
2018國際半導體展上,一位工作人員(右)在展會現場向參觀者介紹一組芯片切割樣品。(新華社)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道 日媒稱,中國的互聯網和家電企業相繼進入半導體業務領域。
百度“昆侖”
據日經中文網11月19日報道,百度在推進人工智能(AI)的半導體開發,珠海格力電器(38.860, 0.27, 0.70%)將自主開發空調用半導體。由于與美國的高科技摩擦,對于確保尖端設備不可或缺的半導體,中國企業加速推進自主開發。
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企業百度開發的是AI半導體“昆侖”。據悉,昆侖能夠根據在云終端獲得的聲音和圖像等龐大數據進行學習,活用于語音識別和自動駕駛。
報道稱,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李彥宏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過程當中,對于高端芯片而言,其實一直依賴進口,這是我們這一代IT人心中永遠的痛,指出當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情況將會發生改變。昆侖將采用韓國三星電子的14納米線寬技術,量產和出貨時間并未公布。
半導體產品分為記憶數據的存儲器和用于演算等數據處理的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報道稱,百度等中國互聯網企業進入的是特定用途的LSI開發。實際的生產將委托給專業的代工企業。
阿里“平頭哥”
報道指出,致力于發展云服務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也宣布入局半導體領域。宣布這一消息是在美國商務部4月中旬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通訊(21.730, -0.06, -0.28%)(ZTE)進行交易之后。
馬云擔憂地指出,半導體芯片市場完全由美國人控制,如果他們不銷售了怎么辦?阿里巴巴從擅長生產AI芯片的美國英偉達等企業挖人,以阿里巴巴的研發部門等為母體,成立了半導體的新公司“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
報道稱,“平頭哥”將開發用于AI大數據解析的半導體,計劃2019年開始出貨。首先將搭載于智慧城市的云服務終端上。之后的用途將擴大至自動駕駛和語音識別。
家電企業也入局
另外,格力于8月投資10億元成立半導體的全額出資公司,正式涉足半導體開發。目前正在開發空調的控制半導體,但據稱尚未取得突出成果。
報道稱,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表示不惜投入500億元,要成功研究出半導體,必須掌握核心技術。格力成立了半導體子公司,最初將專注于設計,未來還計劃進行生產。
大型家電企業康佳集團也于5月成立了半導體科技事業部,并討論實施收購,力爭5到10年內實現100億元的銷售額。
華為技術在10月宣布,將開始量產AI等高性能半導體芯片。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記者會上強調,華為芯片的計算能力將超過英偉達,成為世界第一。
制造設備仍依賴歐美
日經中文網指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據報道,按金額計算占全球的四成。但自給率被認為僅占一成左右,2017年半導體的進口額超過石油,達到2600億美元。
報道稱,在半導體領域,通用的存儲器由韓國三星電子和美國美光科技等發達國家的大型企業控制。在大規模集成電路(LSI)領域,開發也是由發達國家企業領先,代工則是臺灣積體電路制造(TSMC)等臺灣企業有優勢。中國大陸的互聯網企業和家電企業將進入的只是自身使用的特定用途,僅是半導體產業整體的一部分。
報道指出,中國對于半導體自給率低下日趨充滿危機感,提出了到2020年提高至40%、2025年提高至70%的目標。已經提出實現目標的2個舉措。
其一是對于制造一定水平以上半導體的企業,出臺了所得稅最多減免5年的制度。
其二是成立3家政策性存儲器公司。
報道稱,但是,向這些企業供應制造設備的中國企業并未成長起來,制造設備多從歐美進口。美國等對于中國高科(5.640, -0.14, -2.42%)技產業崛起的擔憂越來越強,各企業對于今后制造設備的采購抱有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