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業如今的形勢非常嚴峻。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三季度報告》顯示,彩電業市場規模在第三季度同比下滑幅度高達18.3%,是所有同比下跌的家電品類中表現最差的。

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也顯示,第三季度彩電市場累計銷量1041萬臺,與去年持平;但零售額僅為303億元,市場縮水5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5%。
如此難看的數據表現,與行業此前的判斷大相徑庭。因為,行業一直都認為,彩電業在加速向高端化方向發展,消費升級也是不可逆的趨勢,彩電業在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雙重作用下,產品均價會進一步提升,市場規模會做得更大。
外界看到的現象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比如都認為白電產品沒有太多的科技含量,電視的黑科技則在不斷涌現。量子點、8K、HDR、激光、OLED、AI……新技術、新概念層出不窮,似乎行業一片繁榮。
但,如果從以上市場銷售數據來衡量,這無疑是虛假繁榮。
整體銷量上不去,這還可以理解,畢竟彩電市場處于存量市場,換新需求不可能那么大;而且,還會受經濟大環境、地產市場收緊等因素制約。但,在銷量保持穩定的同時,銷售額卻大幅下滑,就讓人無法理解了。
唯一的解釋,就是價格戰。產業和消費在升級,但產品均價卻在不斷走低,按照奧維的統計,第三季度線下尺寸均價下降了9.4%,線上更是下降了21.5%,導致了彩電市場規模的大幅萎縮。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合理的。

釘科技認為,造成均價大幅下滑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面板價格的持續下跌。第三季度65英寸、55英寸面板價格分別同比下滑36.8%、18.7%,面板價格從年初到今年8月份一直保持下跌的趨勢。主要原材料價格的下滑,為整機市場的價格下跌埋下了伏筆。
二是線上市場的價格過低。按照奧維云網的統計,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份額基本可以五五開,但線上市場的均價下滑幅度過大,必然也會刺激線下市場價格的失守,導致市場整體的價格滑坡。
可怕的是,隨著雙十一大促的到來,價格戰變得更加猛烈。比如,小米65英寸電視,具備4K、HDR、人工智能語音等能力,價格只需要3399元,下降了1000元;43英寸FHD全高清屏人工智能電視,只需要1299元,降價300元。

愈演愈烈的價格戰,讓彩電業形勢嚴峻。全年收官來看,奧維云網預計,零售量在雙十一和年度大促的帶動下,全年有望微幅增長2.3%,達4863萬臺;但零售額會同比下滑8.7%,僅為1489億元。
價格戰讓彩電企業苦不堪言。據釘科技了解,彩電企業的利潤率水平近年來在不斷走低,從之前的4%左右一路下探到近兩年的1.5%左右,個別企業甚至低于1%。
從歷史來看,價格戰曾經是國產彩電抗擊外資品牌的重要武器,但如今變成互聯網品牌絞殺彩電傳統品牌的工具。但價格戰從來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樂視就算是一個前車之鑒。
愈演愈烈的價格戰,應該引起主流彩電企業的重視,集體打響一場彩電業的價值保衛戰。從營銷驅動到技術驅動,從顯示技術到AI人工智能,從芯片到面板,從渠道到服務,從硬件到生態……彩電企業需要認真梳理產業價值鏈,不斷做價值增量,而不是被價格帶偏,走入損人不利己的發展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