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租賃市場看似很火,國內代表性開發企業幾乎全部進入,參與的主題也非常多元化,到底這是個怎樣的市場?哪些城市的租賃市場有機會?我們該怎樣正確客觀理解租賃市場?
市場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長三角、珠三角城市將煥發活力
廣州、北京等城市相繼宣布“租購同權”,迅速將租賃市場推向風口。火爆背后,租賃紅利并非雨露均沾。國內代表性開發企業幾乎全部涌入租賃市場,但不是所有城市都有租賃機會,事實上它只屬于重點城市。4個重要指標決定租賃市場是否值得開拓:第一,有持續人口凈流入,且凈流入人口以年輕人為主;第二,服務業占比超過50%,且持續上升;第三是房價收入比偏高,交易市場價格門檻高;第四,租金基數不高,且上漲空間廣闊。滿足這四大特點的城市,未來將大有活力。根據目前的第三方數據統計,租金收入處于30%這個合理范圍內的長三角和珠三角重點城市擁有巨大潛力。


政策的鼓勵是否會為租賃市場帶來一個快速爆發期?針對這一目前業內普遍關心的問題,答案或許是否定的。租賃市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市場,它的內在運行規律是既定的。租賃需求的釋放是穩定有節奏的,原因在于年輕人的支付能力處于相對穩定的水平。以北京市場為例,在北京70%的租房人群是年輕人,租房模式以單間為主,人均租住面積不到20平,且租金支出控制在收入水平的30%以內,租金支付能力是租賃市場發展不可跨越的議題。因此,雖然租賃市場未來發展空間還是比較樂觀的,但就發展速度而言,不應拿租賃市場與交易市場相提并論。
租賃市場并非毫無前途
租賃市場有普遍認為中國一線城市租金回報率只有1.5%,處于較低水平,而這將導致租賃市場前途受限。事實上,一線城市租金回報率通常高于1.5%,而且是動態的,按照每年8%的速度復合型增長,五年后的租金回報率將會相當可觀。與此同時,房屋轉售成本高,變現越來越難,通過買賣房屋來快速獲取回報難度逐漸加大,這也促使更多房屋將以租賃的形式實現回報。
任何一個國家,租賃市場只有20%的房源來自新增開發,而其主要形式是持有。在如今拆遷成本和供地成本不斷提高的時代,新增用地應供應到高品質商品房開發的比例在北、上、深等一線城市中不斷壓縮,新增用地開始更多滿足一線消費者的改善需求,因此眾多開發商紛紛入稟租賃行業,打起了公寓和租房的生意。然而兩者的核心能力完全不同,租賃運營商的核心能力是管理,而開發商的核心能力是周轉。如果要做租賃,則需把它當成一個十年的生意來做,這跟開發完全不同。租賃強調的是強運營,開發強調的是快周轉,這是兩者間的本質區別。


運營服務才是租賃行業發展核心
美國機構化運營持有或管理的租賃房屋數量占比超過30%,日本超過80%,而中國尚不足2%。成熟的租賃市場,產業鏈生態體系十分完整,房地產互聯網租賃信息平臺服務、托管服務、軟件供應等各領域均有代表性的企業。中國亟需培養形成完整的租賃生態產業鏈。優帕克服務式公寓運營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目前對于中國的運營機構,規模門檻較高,管理五萬間和三十萬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運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當管理的房間數量少于1000間時,公司可以實現盈利,但是當管理的房間數量超過1000間時,公司利潤消失了。很多企業難以突破1萬間門檻,解決規模擴張難題與陷阱要靠系統、靠技術、靠數據、靠互聯網。租賃運營至少需要投入10年的精力。
作為國內高端公寓租賃行業的先行者,成立于2002年,優帕克憑借在國內高端房屋租賃市場的地位與品牌影響力,15年來,始終站高端公寓租賃行業的市場前沿,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營能力,優化服務平臺,為廣大租客構建安居的租房生活方式。
任何市場上從不缺機會,企業的運營與服務能力則是把握機會的關鍵,優帕克服務式公寓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很好地詮釋了為租客提供“行所致、家所在”生活理念。
隨著國內一線城市進入存量房時代,租賃市場紅利期已到來,租金或將不斷上揚,真正優質的公司,則可以通過優秀的管理運營將價值最大化。 到底誰最后勝出,還沒有明確的答案,誰能破解這個問題,誰就將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