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濟南6月19日訊(記者 馬銳)咱們平時不管是裝修房子還是買家具,往往都會晾一段時間再入住,主要就是因為家具還有裝修材料中都有會對身體產生危害的異味。
董先生說,他是去年11月份,在銀座家具批發廣場買了一套家具,這個沙發現在出現了異味,自從搬進新家之后,孩子一直在咳嗽。

由于查不到孩子咳嗽的病因,董先生把目光瞄向了半年前購買的家具上,因為在家里一直能聞到異味,他懷疑家具的材料不合格,于是找經營者退貨。
董先生說,剛開始沙發銷售者并不同意退貨,并且讓他去檢測,于是董先生就帶著沙發布料到山東省纖維檢驗局進行檢測,等檢測出沙發布料不合格之后,沙發的銷售方盧氏家具同意退貨了,但并不想額外的承擔董先生的損失。
董先生說,他當時買家具時就是怕有這種質量不合格產品,才選擇在銀座家具批發廣場這種正規商場購買的家具,但沒想到仍然遭遇了這樣的問題。檢測報告中顯示,不合格的指標是高沸程石油味。人體吸入高沸程石油味會對粘膜產生一定的損傷,引起咳嗽,長期大量吸入,會引起肺炎。

記者了解到,對于董先生的遭遇,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第55條有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為了討個說法,記者與董先生來到了位于濟南清河北路上的銀座家具批發廣場辦公室,找到了辦公室一位負責人。
商場的負責人說,目前這家名為盧氏家具的品牌已經撤柜了,但他們這里壓有該品牌的質保金,如何賠償,還需要和銷售者之間進行協商。商場對商場內的經營業戶只有管理和協調的全力,并沒有執法權。
監管空白 不合格產品需商場自查
像這樣的不合格產品進入正規商場,給消費者造成了損失,又該由哪個部門監管呢?山東省工商局消保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塊國家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并沒有具體的執法部門來監管,只是一般出了問題,商場都帶有連帶責任,消費者可以找商場維權。
編后:作為商場,需要的是商戶來入駐,繳納房租,監管幾乎都成了擺設,往往都是商戶交納一定的保證金,正是因為監管的缺失,導致了這一情況的出現,慶幸的是這些不合格布料帶來的后果并不嚴重,如果因為不合格產品致人死亡,那責任又該由誰來承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