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些常見的家電消費陷阱 你中了幾招?
說好免費安裝上門卻要收費、商家已標出最低價的商品還能“砍價”、退貨要交“包裝費”……家電行業的這些“陷阱”讓人防不勝防。對于消費者來說,在選購家電產品過程中,該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權益?本期,記者采訪了有十多年家電客服經驗的業內人士——廣州國美電器客服部經理林梓欣,傳授幾招避開家電消費陷阱的辦法。
說好的“免費安裝” 上門卻要收費
空調旺季即將到來,不少廠商最擔心的不是庫存量夠不夠,而是售后安裝能否及時到位。作為售后服務的首要環節,安裝一直是家電行業的“痛點”,尤其是空調這種講究“三分質量七分安裝”的產品更是如此。
家住佛山的韓先生在購置空調時就遭遇過“免費”安裝、上門收費的情況。盡管購買前已確認了材料費用明細:如管子超4米要收費、鋼筋混凝土打孔要收費等。可安裝工人一到家里,仍聲稱要收取高空作業費、配件費等不在明細單中的項目。家住芳村的秦女士也有過同樣的遭遇,剛購買的洗衣機,安裝工人一上門就要求秦女士必須購買并更換其攜帶的水龍頭,并向秦女士坦承自己有業績要求。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大多數家電廠商已將“上門安裝”業務外包,而且一家外包公司還會同時承接好幾家廠商的售后服務。制造商或零售商會向外包公司支付免費上門安裝的勞務費(這部分費用由商家承擔),而安裝以外的材料使用費(如配件費、加工費、鉆孔費、高空作業費等)則由安裝公司統一向消費者收取。
考慮到消費者的安裝需求,部分廠家一般會事先將商品必備的配件提前批售給安裝公司,而“整批零售”這部分安裝材料已成為安裝公司牟利的重要來源。雖然表面上商家允許消費者自行購買配件,但保修單中往往會注明“用戶自備安裝材料不在保修范圍內”的規定,讓消費者不得不選擇購買廠家提供的配件。對于額外的消費項目,家電制造商普遍認可,甚至已成為行業“潛規則”。
對策:林梓欣表示,家電廠商所說的“免費安裝”都是有指定范圍的,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家電時仔細了解清楚。所謂收費項目一般涉及另加的材料費,一般包裝內含的配件材料都是免費的。“以熱水器為例,消費者在安裝前就應當提供好熱水器的安裝位置、水電接口。安裝人員上門時,一般只會為顧客安裝熱水器,其工作范圍并不包括安裝水管電路、冷熱水轉換龍頭等。”
商品標“最低價” 其實還能再砍價
同一款產品,不同的賣場,其售價往往不盡相同。而每一個賣場,他們都會跟消費者說“保證最低價”。可消費者只要“貨比三家”,卻總會發現“一價還比一價低”。不僅如此,在賣場內部,“一物兩價”的現象也相當普遍。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家電行業,為維護產品價格的統一,供應商會從自身品牌定位出發為零售商確定兩個價格標準:一個是統一掛牌價,另一個是較低零售指導價。在具體銷售過程中,銷售人員會根據現場情況對產品的價格進行協商。統一掛牌價是最理想的賣出價格,而較低零售指導價則是銷售底線。消費者口中的“砍價”往往就是在這兩個價格標準之間浮動。這是行業多年銷售所產生的“潛規則”,可這種定價模式卻導致產品價格不透明,消費者最終能否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完全取決于個人的“砍價”功力。
對策:消費者該如何保證自己能購買到最優惠的產品呢?林梓欣告訴記者,各大商場的促銷季不同,各賣場的價格也會在一定期間內有浮動,建議消費者購買時貨比三家、實時比價,選購低價商品。
買空調沒插頭 小心“裸機價格”陷阱
隨著家電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不少商家為了招徠顧客,頻繁打出價格戰。因此,用裸機價格示人成為商家司空見慣的競爭手段。可對于消費者來說,一旦誤入“裸機陷阱”,結果簡直苦不堪言。那何謂裸機價格?即指僅有單獨機器,其他配件均不納入其中的商品價格。最常見的有電視無底座、空調無插頭等。而“裸機價格”往往連著“二次消費”,即經營者在銷售時,會將家電主體與底座或掛件等必需零配件分開銷售,迫使消費者另外付款購買商品其他必需品。
市民李小姐就遭遇這種尷尬。最近,李小姐花5500元購置了一臺柜式空調(記者在京東商城上看到,各大家電品牌的柜式空調價格一般在6000元以上)。待安裝完畢后準備試運行,李小姐卻找不到插頭。一番詢問后,商家給出的解釋令人訝異:“空調插頭并不隨商品配送,需要消費者自行配置,并且要自己安裝到空調電線上去。如需專門人員安裝則另收費。”李小姐及其家人頓時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對策:針對李小姐的情況,林梓欣表示,當家電產品以套餐形式出售時,《消法》規定商家必須要有明示。如何防止出現李小姐的情況?林梓欣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前就應了解清楚商品的市場價格,看清標牌價格,咨詢清楚免費和收費的附帶產品。付款后,消費者應核對發票商品和購買商品型號價格是否一致。
包裝箱別扔!
否則退貨要交包裝費
對于消費者來說,家電市場的“坑”不僅出現在購買過程中,倘若退貨也難以避免。五一假期,市民喬先生在商場選購家電產品時一眼就看中了某品牌的紅色冰箱。可搬回家后,家人覺得冰箱顏色和房間整體風格不太協調。他立即與商家協商更換其他顏色,然而賣場工作人員告訴他,要換貨就要連冰箱的外包裝一起換,否則要交200元包裝費。可他已將包裝箱扔掉,為了能如愿換到商品,喬先生無奈只能另交了這筆“包裝費”。
對策:林梓欣提醒消費者,賣場之所以要回收包裝箱,是因為要用于運輸過程中對機器的保護,這屬于“三包”范圍內的規定。為此,她建議顧客將包裝保留一個月,若包裝箱已遺棄,商家也可協助消費者向廠家購買包裝箱。(鄭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