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學堂
學習,對于一個人、一個企業乃至國家都極為重要。著名作家王蒙說:一個人的實力絕大部分來自學習。浙江中信紅木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紅木)推行“三化”建設:企業學校化、領導導師化、團隊家庭化。為什么將“企業學校化”擺在首位?中信紅木董事長李忠信對此的解釋是,學校就是學習,個人要成長首先要學習,企業要成長也一樣。
值中信紅木成立二十周年之際,筆者走進企業,一探它是如何實行企業“學校化”,全員一起學習的。
中信學堂
在中信紅木總部8樓,有一個名為中信學堂的地方,課桌、投影儀、音響等學習設備俱全,這里是中信紅木員工學習的地方。每年年底制定第二年的學習規劃,每月月底安排下個月的詳細學習課程,這是中信紅木行政部的重點工作。中信紅木全體員工無論在什么崗位、是什么工種都要參加學習,學習內容大到企業文化,小到零件加工,講師都是公司內部管理人員,不求形式,只講效果。
在中信學堂舉辦的管理知識競賽
“在中信紅木,每個中層以上干部都要學會講課。”中信紅木董事長李忠信說,他給員工講企業愿景、企業理念和價值觀;廠長講生產標準和規章制度;行政總監講廠紀廠規、消防安全、考勤制度、衛生制度;營銷總監講如何拓展市場、服務好客戶;車間主任則講車間的作業流程、安全制度等。在中信紅木里,好的管理者要是好的老師,好的員工也要是好的學生。2016年,中信學堂為員工安排了兩百多節課程,這里是中信紅木人才成長的搖籃。
成長日記
學生時代,老師要求學生寫日記,在中信紅木,員工也要寫成長日記。什么是成長日記,李忠信表示,每位員工要對今天工作有一個總結,“你想要成為什么,你覺得自己或者團隊還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別人有什么東西可以學習,這些都可以是成長日記的內容,關鍵在于要有正能量。”
2013年,中信紅木首屆全國專賣店精英店長培訓班開課
按照崗位、工種不同,中信紅木將員工分成7個小組,也是7個“小家庭”,在7個小家庭里,每位成員都以“寶”相稱,比如一寶、二寶、三寶……每個小家庭成員每天輪流寫“成長日記”分享在微信群里,其他成員都要閱讀并點贊。李忠信每天不管多忙,再晚都會閱讀每位員工的“成長日記”,并給出真誠的評價。這樣的交流給了每位員工釋放內心感受的機會,也讓中信員工學會了分享快樂,分享正能量,開心工作,開心生活。員工的心也在這種分享和學習過程中凝聚在一起。
培訓交流會
全國的經銷商也是中信紅木大家庭的一員。2013年9月,中信紅木首屆全國專賣店精英店長培訓班開課,旨在“銷售提升,贏在終端”。中信紅木專賣店的終端銷售精英歡聚一堂,共同探討市場終端銷售技藝,提升銷售水平。自此,每年一期的全國經銷商培訓交流大會成為了慣例,與全國經銷商大會一并成為中信紅木的“兩會”。中信紅木培訓交流會邀請國內知名專業培訓機
構導師上課,學習內容包含企業文化、經濟環境、市場行情、銷售技巧等方面。來自全國各地的中信紅木經銷商店長聚集一起,享受公司特殊的福利待遇,學到了對他們最有用的知識和賺錢的技巧。用心承載,同心筑夢。經銷商培訓大會搭起了廠商共贏的橋梁,營造了廠商一家的氛圍。
小結:
從中信學堂到成長日記,從員工到經銷商,中信紅木濃厚的學習氛圍體現在每一處細節。作為企業掌舵人,李忠信更注重學習,向名師請教、到名企取經,長期奔赴在學習的路上。他認為:“學校是超越時代的組織形式,人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獲取生存和發展的技能。一個公司里如果沒有一種持續學習和培養人才的基因,這個公司就不可能強大。好的公司讓員工成長,而差勁的公司只會讓自己的員工被榨干。”
通過不斷的學習,李忠信發現,存在最久遠的組織是宗教,最團結的組織是家庭,最有戰斗力的組織是軍隊,而最有持續學習發展能力的組織就是學校。因此,中信紅木希望通過種種制度和措施來助力員工成長,讓企業“學校化”,全員學習,為打造“百年中信”夯實基礎。(來源:第三十九期《品牌紅木 》雜志 周曉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