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5年至2016年,安防產品產值突破1800億,其中門禁/出入通道/智能鎖占產品產值的比重達到12%-14%,今年有望突破百億的市場規模。在“互聯網+”、物聯網、移動智能化影響下,門禁技術不斷與各行業、各種概念高度融合,門禁市場也進入前所未有的轉型期。
文/葉勝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安防事業部市場部經理
從機械到智能 技術創新促門禁階段性前進
門禁一卡通市場經歷了數十載的演變與發展,已經從單純的物理防護及出入口管理演變成一體化管理。從傳統的機械階段到目前的多元化發展的階段,共經歷了六個階段的變化:
第一階段是傳統的機械門鎖,但對于這種單純的契合性機械裝置,無論它的結構如何復雜堅固,只需要一把配制的鑰匙就可以打開,并且毫無痕跡,如果鑰匙遺失了還得將門鎖整體更換。
第二階段是磁條卡門禁系統階段,依靠磁卡控制鎖,各方面性能均有所提升,但由于磁條存儲的信息量小,磁卡與讀卡器之間容易產生機械磨損,并且讀卡器的刷卡口容易被人為破壞,導致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階段是接觸式智能IC卡和密碼鍵盤門禁系統階段,計算機作為系統管理主機,通過控制器管理門鎖。智能IC卡具有存儲運算功能,經過初始化和授權后成為控制門鎖開關的特殊鑰匙,從而構成一個現代化的門禁系統,它的缺點是接觸磨損、難以維護、基礎設施投入太大。
第四階段是非接觸式智能卡門禁系統階段,非接觸式智能卡的特點是無機械磨損、容易維護、方便使用,在目前的門禁系統中應用最為廣泛;但由于卡的破解技術出現,及攜帶卡得不方便性,也慢慢形成一種帶卡“后遺癥”詬病。
第五階段即是生物識別技術及混合生物識別技術門禁系統階段,其以高安全性和方便性在門禁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包括指紋、人臉、靜脈、手掌及虹膜等生物識別,或混合生物識別技術在門禁系統的應用,目前市場上應用較多的是指紋、靜脈及人臉生物識別技術較多。
第六階段是基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智能門禁系統階段,這個階段的門禁系統概念有了全新的變化,給用戶帶來很多便利,比如手機開門、手機APP應用、微信平臺等,都逐步應用到了門禁系統中。在技術上,將逐步形成以手機應用為主導,生物識別技術為核心的融合發展。在最近兩年,中控智慧已經將移動互聯與生物識別技術進行結合,在一些門禁一卡通項目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公司研發的C5系列及InBio5系列門禁產品,即是中控智慧在門禁市場中技術應用領先的最佳驗證。
創新概念的融入 智能化門禁的關鍵在體驗感
通過技術革新與市場升級,傳統的磁條卡技術和感應卡技術已經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基于IP的門禁控制技術趨于成熟,智能手機逐漸全面普及,生物識別、NFC技術的成熟應用,智能門禁開啟新時代。
從技術而言,生物識別技術在門禁產品中的應用,擴大了中控智慧產品的應用領域,尤其多種混合生物識別技術(如:指紋+人臉、指靜脈+人臉、多模態手掌+人臉、指紋+指靜脈+人臉及指紋/指靜脈/手掌+人臉+虹膜等混合生物識別技術)成功與“互聯網+”、物聯網、移動智能化技術進行結合,再一次走在行業技術前端,也是行業的一個應用創新。未來,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移動智能化技術的發展,門禁的前端采集單元將移到移動端,數據的處理分析上升到“云”端,開啟云門禁時代。
從應用層面來看,各領域對門禁的需求量非常巨大,目前,中控智慧的產品廣泛應用于企業、學校、醫院、政府、銀行、監獄、商業區、住宅社區等各個領域。從現階段來看,智能化門禁主要應用體現在智能辦公系統、智能 家居 、智慧社區、平安校園、出租屋視頻門禁、智慧樓宇等領域。
雖然智能化門禁是未來門禁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智能化產品卻難以很快普及開,一方面是缺乏統一的設備通信協議技術標準,行業中的標準多樣性和不兼容性導致不同產品間無法實現互聯互動;另一方面是這類產品的價格虛高,難以被用戶接受。還有一個問題是,特別是互聯網門禁的應用,目前的使用率最高的終端用戶,他們基本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中,他們對于智能手機的應用還是比較陌生或不愿意接受這些新事物;而新生代的終端用戶雖然樂于接受這些新技術產品,但還沒有形成主流消費市場。
解決的關鍵還在于體驗。未來,當各種IT技術、手機技術開始更多地實現與門禁產品相互整合時,用戶將對產品的體驗感更為關注。目前讀寫設備與人相互的交集,體驗式觸摸式按鍵與多功能語音識別成為讀頭、考勤機、一體門禁控制器很流行的設計方案。另外門禁讀頭設計在功能及概念上也在整合安防互動功能,如整合對講、人機界面、時鐘顯示、無線通信等應用。另外,設計更加注重與環境的結合。未來主導的開門方式,還是以體驗感為主。
應對外來者入局 傳統企業提前完成產品及產業布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行業之間的不斷融合,新行業新品牌的強勢進入,第三方服務及運營新興安防服務產業空前活躍,都給傳統門禁廠商帶來不小的沖擊,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傳統企業如何反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門禁和考勤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已經成為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在這個時機下,一些互聯網品牌企業乘勢借助其本身的優勢進入到這個領域,一方面確實對傳統廠商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但另一方面對這個行業向移動互聯網方向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傳統的門禁廠商而言,移動互聯網方面是弱項;而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硬件產品的技術核心及設計制造能力也是個短板。在該形勢下,關鍵是看各個領域企業的反應速度及供應鏈管控能力。
在面對這些機遇與挑戰時,傳統廠商如何突圍?以中控智慧為例,中控智慧從產品、產業上已經完成了提前布局。在考勤領域的服服系統,即是傳統考勤與互聯網融合的成功產物。門禁市場領域,C5系列及InBio5系列門禁產品,也已將傳統門禁與互聯網進行完美融合。以上產品的應用,已經有許多成功應用案例。在服務方面,在全國各省市都設置了分公司或辦事處;同時在各大中小城市,還擁有一批高忠誠度合作伙伴。各個分支機構及合作伙伴,在全國早已形成一張服務網,可為用戶提供最為全面的本地化服務。同時,在全球中控智慧設有26家海外子公司、30多家國內分支機構、1家研究院,服務網遍布全球,為中控智慧的客戶提供完善的本地化服務。不光如此,中控智慧的智能服務化終端的應用,客戶只需關注中控智慧微信公眾號或官微,即可在周邊搜索到最近的服務網點。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在行業內的深度應用,各行業之間都在進行融合,對于門禁市場而言,不同應用環境下客戶的需求多元化趨勢確實已成主流。如果企業只掌握了一門技術,或者是說只生產一類產品的話,那么該企業是無法滿足目前社會發展需求的。勢必要淘汰一批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完善的產品生態鏈的企業。門禁市場亦是如此。在該形式下,可以預見到未來更多的門禁產品支持大數據分析,云存儲等功能,更方便的連接其他設備,作為物聯網的節點。比如中控智慧的時間魔方、一號掌柜、服服、節能魔方、C5及InBio5等系列產品,即是在此新的商機下形成。門禁市場的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