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2月19日電自去年年底開始的家電漲價目前仍在繼續,特別是液晶電視一改過去多年持續降價的態勢,讓消費者感覺有些意外。業內普遍認為,隨著2017年原材料價格和成本繼續上升,未來家電價格或將持續承壓,這也倒逼行業加速向高端市場轉型。
就在一周前,向來主張“不漲價”的小米電視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將其48英寸和55英寸的兩款高清電視售價上調300元。此前,樂視電視已兩次宣布調價,其多款產品上調100元至300元不等。
不僅是電視等黑色家電價格走高,空調、冰箱等白色家電近期也陸續漲價。春節前,美的、格力、志高空調相繼通知,產品價格上漲50元至200元;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品類家電也悄然做出不同力度的價格調整。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表示,從去年12月份開始,家電企業開始醞釀產品價格調整。從目前來看,價格調整的幅度整體沒有超過10%,多數企業的調價范圍在5%以內,也有一些企業目前沒有選擇調價。
此次家電漲價背后,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迅速抬升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2016年下半年與上半年相比,不銹鋼價格上漲約40%,冷軋板漲了63%,硅鋼漲幅超過100%,銅漲幅近30%,聚丙烯樹脂漲幅30%;此外,產品包裝用的紙箱價格也上漲近30%。”姜風介紹說,《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施行后,運輸費用也上漲了近40%。
原材料費用是家電價格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冰箱、空調等白電產品而言,成本大頭是鋼板和塑料硬件等;而面板、液晶屏則占據一臺電視機生產成本的70%至80%甚至更高。
數據顯示,2016年下半年,32英寸面板價格由50美元漲到75美元,漲幅達50%;40英寸高清面板漲幅接近80%。面對這波仍未結束的面板漲價潮,過去一直默默消化高企成本并以低價競爭求生存的彩電廠商,終于扛不住壓力,不得不提高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