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變廢為寶 給電子垃圾找個好“歸宿”
滿目狼藉、濃煙彌漫、氣味刺鼻……這是電子垃圾處理廠的常見情景。如今,電子垃圾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類別之一,污染大、難處理,其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益引起公眾關注。而隨著互聯網時代全面來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更新更加頻繁,如何對電子廢品進行“善后”處理,也成為一個民眾關心的問題。
增長迅速隱患多
一節1號電池可以污染一平方米土地。一個紐扣電池能夠污染60萬升水。一只節能燈的含汞量滲入地下水層,將產生上百噸廢水……如今,隨著世界各地電子污染現象頻發,電子垃圾的危害正日益被重視起來。
電子垃圾,指被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是電子科技的淘汰品。
與一般垃圾不同,電子垃圾含有大量的鉛、鉻、水銀、溴化阻燃劑等有毒有害物質,難處理,危害大。在一些發展中國家,電子垃圾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威脅著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它們阻礙有效再循環,使生態系統退化,造成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的嚴重破壞。
根據聯合國大學的一項研究,2010年至2015年間,手機、電腦和其他設備已為亞洲大陸制造了1230萬噸電子垃圾,在這段時間內,僅中國人的電子垃圾產生量就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670萬噸。有預測指出,2017年,中國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垃圾生產國。而這些電子垃圾造成的危害,在世界各個地方已經顯現,并且孕育著巨大隱患。
治理困難污染重
電子垃圾問題的凸顯有著內在邏輯。如今,隨著電子市場的繁榮,電子產品更迭速度加快,如何處理家中堆積的收音機、舊電視、舊手機等,成為了民眾的頭疼事。對于一些價值不高的電子廢品,若賣給回收商,往往收益甚微且非常麻煩,對此,不少民眾選擇一扔了之。
據了解,目前電子垃圾的處理主要包括兩種方式,一是整體或部分直接再利用,比如將電子產品修復后以二手產品的形式售賣,無法修復的,則可以將可用零部件拆除,作為維修材料;另一種方式則是回收提取電子產品的原物料與能源。比如,廢棄電器中可以拆解、提煉出黃金、銅、鐵等許多有價值的金屬。
然而,統計數字顯示,全球每年約5000萬噸電子垃圾中,只有650萬噸資源回收,絕大多數電子廢品都進入了掩埋場。同時,由于普通民眾對電子垃圾問題缺乏認知,在電子垃圾的處理中也缺乏分類意識,常常將手機、電腦、電視、冰箱等等混在一起處置。傳統家用大型電器所用材料大都相對簡單,對環境危害較小。但電腦、手機、電視機等電子產品,含鉛、鎘、水銀、聚氯乙烯塑料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一旦進入土壤,就會對水源產生巨大的污染。未經分類的電子垃圾,在進行統一填埋、焚燒處理時,就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同時,目前政府對電子垃圾的處理問題還未形成完整的監管體系,管理不當、不嚴等問題依然存在,這也從客觀上造成了電子污染的增加。
變廢為寶靠科學
地處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部的貴嶼鎮,被稱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村”,每年有數百萬噸的電子垃圾在此被拆解、分類,繼而提取出黃金、白銀、銅等金屬。大約從1995年開始,當地村民就開始運營舊電器拆解回收業務,并形成一條回收、拆解、加工和銷售電子垃圾的完整產業鏈。然而,村民們富了,小鎮的污染問題卻日益嚴重起來。
近年來,當地探索集中拆解和控制污染的科學方式,用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形式代替原來的家庭作坊式的散戶拆解業務,明確環保標準門檻,使電子垃圾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貴嶼鎮的發展歷程是全球處理電子垃圾過程的縮影。如今,以專業化、規范化、產業化思路給電子垃圾找個好“歸宿”,成為世界各地的共識。比如在申辦2020夏季奧運會時,日本就將先進科技和低碳環保的理念作為陳述的重點。近日,日本東京奧運會組委會計劃從民眾手中回收廢舊電子產品,并將提煉出的部分黃金用以制作2020東京奧運會的獎牌。
在中國,互聯網手段成為解決電子垃圾問題的便捷方式之一,比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百度公司推出了“百度回收站”應用。該應用依托百度直達號,用戶打開應用并提供交投電子產品類別后,將有上門回收和自助交投兩種形式供用戶選擇。同時,該應用通過向用戶普及電子垃圾相關知識,提升人們回收電子垃圾的意識,鼓勵人們使用更為清潔和安全的廢舊品處理辦法,來減少電子垃圾帶來的長期有害影響。
有專家建議,政府應盡快制定電子垃圾回收管理辦法,確定主管部門,明確管理職責,加大對廢舊電子產品市場及家電二手市場的監管,實施電子垃圾回收企業資質認證制度。同時,政府應當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引進和支持電子廢舊物處理企業,推動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盧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