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此舉被視為海信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筆。但消息公布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海信電器高開低走,小幅高開后沖高,隨后股價震蕩下挫,午后小幅回升后再次回落,收盤下浮上漲0.45%,最終報 15.63 元。

有分析人士稱,這筆作價 7.98 億元人民幣的買賣看似劃算,但實際上海信電器收購的東芝電視資產完全就是個“財務垃圾”,不僅其賬面凈負債達到了將近9億元人民幣,而且每年還得再虧損好幾個億!原本海信電器凈利已經連續三個月大跌,一旦并購將直接把海信電器整體拖入巨虧的深淵。在此,小編只想說,全球份額提升比短期盈利更加重要。值與不值,還是要金主說了算!
接下來,我們說說家電圈的另一大事,這個雙11電商們到底賺走了我們多少血汗錢。阿里巴巴宣布大促成交額鎖定1682億元;京東公布下單金額鎖定1271億元。在這個電商平臺的“收割節”,首次公布雙11“戰報”數據的京東,在雙11未落幕時就遭到了對手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評論為“京東數學很好”,暗指京東統計的是11天的數據;隨后,京東集團CMO徐雷則在朋友圈回懟: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然后算一天銷售額。

作為吃瓜群眾,與其關注誰對誰錯,不如好好學學數學,在不提升,你連雙11都沒的過了,今年雙11期間的復雜折扣規則讓億萬人懵了圈~~
沒有樂視的新聞,這個家電圈總覺得缺了點什么,這不,樂視電視貌似要活過來的消息及時出現了。樂視網方面稱,其重要股東融創中國已告知各分公司,如需配置新的電視則優先選擇樂視品牌。此前,孫宏斌已確立了新樂視的發展思路,即公司業務重心將聚焦于大屏生態,從廣泛的涉獵轉為深度的聚焦。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融創中國對樂視電視的采購量也會較為可觀,有助于樂視電視業績的復蘇。不管此舉能不能救樂視于水火,我們總歸是看到了新樂視邁出的第一步。
雖然新樂視把大屏生態作為發展思路,但是彩電業的真正未來確是OLED。記者日前從LG Display獲悉,該公司OLED面板的產量將在2021年達到650萬臺以上,占據公司面板產量的50%。而這也顯示出OLED在面板市場的主流趨勢。

在市場上,OLED電視正不斷以創新的形式俘獲消費者的感官:厚度僅為3.9毫米、可像紙一樣貼在墻上的壁紙電視,繞到后面也能看見畫面的雙面顯示電視,以及可以通過屏幕本身震動發出聲音的自發聲電視……誰不想要這樣的電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