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家電雙11,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眾星捧月”:廠家滿心期待、用戶滿載而歸,而充滿著來自電商平臺“過度增長訴求下的剝削和壓迫”。卻始終無法抵抗自然規律:即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當匹配,否則一個環節掉鏈子就“全盤皆輸”。
即將達到市場引爆點的雙11大促,家電訂單量、交易額必將毫無疑問刷新峰值,同樣物流、安裝、維修等投訴也會迎來高峰。
短時間的爆量對整個家電物流體系來說是,將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考,如果不能化解這一難點,這將是限制線上家電規模擴張的最大瓶頸。
基于各方利益的訴求必須快速變現,如今電商雙11作為家電主場地位無可撼動。但做大做強家電零售業務,需要看得見的產品挑一線市場大梁以外,尤為重要的是,還需要背后看不見的物流、服務緊跟而上。否則家電的新零售大業將淪為“鏡花水月”。
壹
去年,冰箱、洗衣機、彩電、空調等大家電,在電商平臺的銷售規模攀至歷史新高,各大板塊銷售額均增超過25%。不少家電品牌分分鐘鐘“破億”的現象刺激他們今年加碼出手、超前布局雙11。
全民扎堆搶購潮到來的同時,物流配送卻成為消費者吐槽電商的主要領域。大量快遞包裹在配送站堆積,產品錯配、缺貨和損毀現象頻發,送貨慢、退貨難等負面體驗直接影響著消費者對電商消費的信任。
事實上,短短三四年間,中國已經是世界網購第一大國。繁榮的表面之下,處于線上零售價值鏈后端的倉儲、配送、售后等建設不均衡與前端消費市場高速增長的需求矛盾日益凸顯。
這一矛盾根本在于,前端與后端發展不對稱、配合不協同,前端跑得過快,后端被甩在身后,嚴重制約家電制造企業、電商企業、流通服務企業三者對消費者服務的高效協同。
一方面是電商爆發式增長,特別是關鍵節點爆量,消費需求堰塞湖集中于一個時間點釋放,但是消費者對電商服務“送貨”、“安裝”的時間容忍限度反而更高,電商平臺、家電企業無法及時為用戶服務,完成投訴閉環。
另外一方面,對于后端服務環節,配送物流、安裝短時間內協同響應爆量服務極具挑戰,倉儲建設不足、勞動力成本激增、配送隊伍人員匱乏、安裝服務環節薄弱等因素嚴重掣肘電商服務產業鏈發展。而且今年紙箱價格暴漲也給雙十一雪上加霜,家電電商產業的脆弱性可見一斑。如何突破家電電商新一輪規模增長的瓶頸,擺在整個業界面前。
貳
研發、生產、營銷、交易、物流、安裝服務是家電前端與后端流通整個過程的關鍵環節,而從消費者下單觸發只是購買的開始,送貨安裝服務是家電流通最后一公里的關鍵“臨門一腳”,也是目前最大的短板。
毫無疑問,每個環節圓心都是指向消費者,“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影響整個電商消費體驗感受,看不見的短板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商規模增長的高度。
所謂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如果投入不足、渠道不通暢、前后產業不協同,電商家電銷售規模發展越是壯大,那么前后端的矛盾也將隨之更加尖銳、凸顯。目前的態勢是,服務能力將取代假貨、低價有可能成為引發電商信任危機下一個最大的風險點。
互聯網時代的家電零售競爭,破局者將是新一輪洗牌的主導者。從阿里、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巨頭戰略布局動態可以發現,近兩年家電網購呈現爆發態勢倒逼他們加強對物流的投入,正在拆掉橫在家電再次大規模增長道路上“速度慢”的最大障礙。
而且,對于“雙十一”這種關鍵時點,傳統的“人工+機械”的物流倉儲方式遠不能達到高速增長的電商零售行業需求,電商巨頭、物流巨頭紛紛在加大自動化物流倉儲投資,自動化物流是實現破局的有效途徑唯一方法。
叁
對于家電電商來說,興也物流敗也物流。因此,大手筆投入物流行業,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上個月初,阿里旗下菜鳥物流宣布,其打造的大型機器人倉庫已經投入使用,在揀貨環節將實現機器化,上百臺機器人單日發貨可超百萬件,極大提高物流分揀效率。
同時,目前蘇寧超級云倉實現全流程自動揀選,首建的國內最大AGV倉庫群——上海倉,目前已經配備100組左右的機器人,物流管理智能化邁出關鍵一步。京東一口氣推出了包括全流程無人倉、無人貨車、智慧供應鏈開放平臺等多個黑科技的產品。
過去5年,是家電電商草莽式發展階段,而未來五年將呈現品質化、高端化發展方向。品質化消費不僅是完成高端產品創新,還需要高端服務,這才是破局重點、難點。
雙1大戰已經提前觸發,深耕、精耕家電電商這個產業空間,對于整個家電業來說,是一次產業結構升級的機遇,但占據制高點、掌握競爭主動權,需要前端“看得見”和后端“看不見”上一起下功夫,才能啃下產業結構升級這塊硬骨頭。
尤其重要一點,如何打造一條前端產品設計、制造等與后端倉儲、配送、售后等服務能力的完整產業價值鏈,這不僅需要家電品牌和渠道商單聯手,更需要家電制造企業、電商企業、流通服務企業三者打破傳統想法、做法,以開放、積極的心態和勇氣聯手,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布局線上線下零售融合創新的大棋。
因此接下來,電商也好,家電廠家也罷,家電經銷商也好,都不能簡單地拿競爭、擠壓的思維,必須要開放共贏、共享共創。否則,就會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