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想象一下“管家”的概念。富人之所以雇傭管家,是因為他們接受過相關訓練,能掌握家中正在發生的所有情況并提供相應的服務;會適時地開門或開燈,而不需要程序驅動。智能 家居 行業應當將物聯網作為服務互聯網而非設備互聯網來銷售。我們的營銷重點應當面向全局,而非僅僅專注于智能門鎖、智能窗戶傳感器、物聯網中樞或網關。智能 家居 管家能夠為我們做些什么來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安全、更方便和更高效呢?
家居 ?消費者想要的是管家!" src="http://www.50cnnet.com/uploadfile/2016/0928/20160928082245112.jpg" height="227" width="500" />
幾乎所有的技術媒體渠道、消息者、廠商和工程師都在熱烈討論智能 家居 市場的技術性爆發,稱這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分析師和從業者也紛紛做出了各種大膽預測。
德勤咨詢公司預測,“2015年,無線物聯網設備出貨量將達10億臺,比2014年增加60%,設備安裝量將達到28億臺。”
高德納咨詢公司稱,“2015年將有49億臺聯網設備投入使用(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將達到250億。”
國際數據公司稱,“2015年每分鐘新增4,800個聯網設備。到2020年,該數字將增至7,900。物聯網設備安裝量將從2014年的103億增至2020年的295億臺。”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億人加入聯網大軍,更別提還有500億設備”。
思科公司稱,“物聯網世界是指到2020年,將有多達500億個設備接入互聯網,相當于地球上平均每個人擁有6臺互聯設備。”
這些都是關于物聯網市場未來發展的重要數據和驚人預測,感覺前途一片光明,沒有必要擔憂,對嗎?
但是,這些樂觀的預測有可能無法實現,同時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都在不滿物聯網和智能 家居 革命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這是為何?
原因不止一個,但消費電子行業巨頭之間在基于誰的協議和平臺這個問題上明爭暗斗。我們如何才能讓這些參與者實現對話?有許多參與者加入競爭,新的參與者還在不斷涌現。這就造成了一種不確定性和不信任的行業環境。設備生產商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因此陷入困惑,不知道路在何方。
這些設備制造商應當采用哪家公司的技術協議?ZigBee、蘋果的HomeKit、Allseen Alliance/AllJoyn還是英特爾的“開放互聯聯盟”?又或是其它的802.15.4技術?存在太多選擇。
家居 ?消費者想要的是管家!" src="http://www.50cnnet.com/uploadfile/2016/0928/20160928082246825.png" height="322" width="500" />
Zigbee和專有框架
圖1:上圖是關于多家標準和協議的概覽,物聯網設備開發商需對之進行評估和比較,以確保產品制勝。
與之相反,為防范未來技術變化,設備制造商或許應當設計能夠支持多種協議的無線連接芯片和軟件?但這樣做相當復雜,同時費用昂貴。
而且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設備、家電和系統開發商都對未來方向感到困惑,那終端用戶和應用設計師只會更迷茫。
這一市場競爭正在拖慢物聯網技術實施的步伐,許多關注這一新興市場的權威人士和分析師針對這一現象展開了討論。
消費者真的需要物聯網嗎?
智能 家居 革命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的另一個原因是,“智能 家居 和物聯網”這個名稱本身就起得欠妥。
包括業界領導者、媒體、分析師和終端用戶在內的許多人,都混淆了“智能”與“聯網”這兩個概念。大多數宣稱是“物聯網”或“智能”的設備只是聯網設備。僅僅是將設備接入互聯網,使用戶能夠使用智能手機通過網絡監測并控制該設備還談不上智能。不錯,這樣做可能比較方便和節省時間,但算不上是“智能”。
智能意味著智慧。智能意味著設備和解決方案能夠分析輸入的數據,然后做出決定,控制或激活家中或工廠中的設備,而不需要有人親自來按下開/關按鈕。目前大多數所謂的智能設備只比基于互聯網的遙控裝置略高級一點兒。
在家中,“智能”意味著房內需配備一個傳感器網絡,負責測量和監控整個環境,遠不只是“家里溫度多少”這樣初級的信息,可能包括“家里有誰”,“他們在家中什么位置”,“特定日期和時間家中的‘常規’活動是什么”等相關信息。然后系統會根據它所掌握的住戶信息作出是否開窗,是否打開供暖、空調、照明或娛樂系統以及是否激活安保系統等決定。如果供水系統發生泄漏,它會關閉閥門并通知維修人員。
所謂可穿戴設備又是怎么回事?現在許多人的手臂上都戴著“智能”手環,用來監測其健康狀況。但這些并不屬于智能設備。真正的智能手環會將其數據發送給用戶的在線教練進行數據分析,然后向用戶提供努力方向和鼓勵,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讓他們過上更健康的生活。
家居 ?消費者想要的是管家!" src="http://www.50cnnet.com/uploadfile/2016/0928/20160928082246896.jpg" height="497" width="500" />
圖2:我們需要“個人在線教練”,來把可監測健康狀況的可穿戴設備變為對消費者真正有幫助的智能解決方案。能夠了解當前的健康狀況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能夠知道如何改進并接收反饋與指導會更有幫助。
銷售服務而非聯網設備
不妨想象一下“管家”的概念。富人之所以雇傭管家,是因為這些專業服務人士接受過相關訓練,他們能掌握家中正在發生的所有情況并提供相應的服務。他們會適時地開門或開燈,不需要程序驅動。
同樣,業界應當將物聯網作為服務互聯網而非設備互聯網來銷售。我們的營銷重點應當面向全局,而非僅僅專注于智能門鎖、智能窗戶傳感器、物聯網中樞或網關。智能 家居 管家能夠為我們做些什么來使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更方便和更高效?
除了不管花多少錢和不怕多麻煩都要購買和安裝新設備的“敢于吃螃蟹的人”,大多數消費者并不愿意購買和安裝需要用戶自己編程和排查故障才能開始使用的所謂智能設備。消費者不愿意購買需要他們來持續監測和管理的產品。相反,消費者希望購買那些能夠獨立自動完成所有任務的智能設備。
這些智能服務可能包括住宅安保、個性化 家居 照明和環境控制、為家庭自動訂購和購買補給和日常用品。不妨想象這樣一種醫療服務,它不僅能夠追蹤家人的服藥時間和方式,還能追蹤藥品數量并在庫存減少時自動訂購。更神奇的是,智能醫療處方服務可以分析所服藥物組合,將其與會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組合數據庫進行比對。如有任何不良或危險狀況發生,該醫療服務還能夠監測他們的生命體征。
市場上已有的另一種服務被稱為老年人生活方式解決方案(Senior Lifestyle solutions)。它可以掌握老年人如何在家中的生活情況,然后在家中有變化發生時(如老年人未起床或未在相應時間做早餐),向其家人或護理人員發送警報。
“個人智能服務 家居 管家”需要承擔許多瑣碎繁重的任務,幫助我們維持良好的 家居 環境,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
智能 家居 管家和服務提供商
通過銷售服務而非聯網設備,通過技術、環境和聯網專業知識提供專業服務的企業,便有機會參與管理這些服務。相比自行進行安裝和維護,許多消費者更愿意支付一小筆費用,讓服務提供商代為安裝設備和網絡,并為住戶提供管理服務。
家居 ?消費者想要的是管家!" src="http://www.50cnnet.com/uploadfile/2016/0928/20160928082246710.png" height="709" width="500" />
圖3:智能 家居 管家是一系列智能服務的集合,通過Sentrollers網絡和云智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更方便和更高效。
目前,新興的智能 家居 行業還需要住戶自行研究各種技術,做出正確的選擇,與賣家議價,再把系統帶回家并進行安裝。系統安裝完畢后,還要進行編程、管理和監測。但大多數人寧愿每月支付一小筆費用來避免這一列繁瑣的工作。
如何為消費者降低服務費用?服務提供商可對系統安裝和管理免收或收取少量費用。為彌補設備、云智能和整套服務的成本,服務提供商可收集終端用戶的生活方式數據,如住戶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日程表、他們購買什么產品、他們的大部分能源消耗是在何時等等,然后銷售這些數據。這種商業理念對許多基于網絡的企業非常有效,為什么不將它運用到智能 家居 服務上呢?
是時候以一種新眼光來看待我們技術行業如何挖掘和營銷智能 家居 (智能物聯網)的潛力了。通過向消費者、企業、政府和公司提供其想要的高效的服務應用以及管理完善的解決方案,而非需要用戶自行操作的設備,我們的技術行業能夠進一步加快世界的“智能化”發展,從而以較低的花費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更高效和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