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探討煙機和灶具哪個更重要,這一定是個非常業余的假命題。但如果從技術的復雜性、節能意義、對人身財產安全的重大意義上來說,灶具無疑又是個更值得制造業重兵投入的產品領域。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幾乎不需要描述整個行業對煙機的重視。產品研發、策劃推廣、終端布置、導購員推介,甚至是企業品牌推廣層面,大家可以思忖一下,煙機是什么樣的地位,灶具又是什么樣的地位。
事實上,已有眾多業內人士在與筆者交談時表達了這種困惑,并直指出,這個行業的競爭方向跑偏了——最該下功夫的地方恰恰沒有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進來。
那么,我們到底算不算跑偏?這樣的跑偏有沒有道理?
人類從茹毛飲血到鉆木取火,是文明的一次質的進步。烹飪之火熊熊不息,綿延的是人類的廚房文化。直到近代1852年歐洲出現的燃煤裝置和爐臺集成在一起的灶具,這算是當前灶具的雛形。而數千年文字中,尚無抽油煙機的記錄。
從國內產業發展來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紅日、神州、前鋒、紅雙喜等品牌已經聲譽鵲起,國內灶具的產業鏈以廣東為先導也已初步形成。而煙機的產業發展明顯比灶具晚了5-8年。由此可見,從必需品的角度來說,灶具要先于煙機。這一觀點在今天的農村仍可得到印證。
從技術的角度而言,由于是使用明火,灶具本身的點火裝置、自身氣密性、爐頭設計、燃燒是否充分(熱效率),熄火保護裝置以及灶具對氣源種類所演化的不同配置,正如前文所述,其安全性、節能意義明顯要高于煙機。
但今天的市場上普遍重煙機輕灶具的局面也并非行業一廂情愿。從企業的角度而言,煙機體積較大易于在設計上做文章、吸煙效果好壞容易做出差異。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煙機在廚房中使用效果(灶具好點差點都能煮熟食物)比較容易體驗、對廚房的裝飾意義明顯也大于灶具。因此可以說,煙機風頭壓過灶具,正是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之間的一拍即合。
我們必須承認,盡管這種一拍即合符合商品經濟的最基本原則,但對于行業和產品而言,仍舊是一種偏移。
資本和資源,會向更能產生效益的領域集中,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的規律,市場經濟還在,它就永遠不會變化。但“更能產生效益的領域”卻并非永恒不變。因為偏移不是位移。位未移,“偏”遲早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