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生活垃圾相伴相隨,小件垃圾有處可放,大件垃圾的去處卻成了難題。近日,有媒體報道,在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78.6%的受訪者遇到過處理大件垃圾的困擾。其中,首當其沖的是大件的廢舊家具。
體積大分量重,無專門存放處,回收價值低……諸如此類的原因,讓廢舊家具無處“安放”。在不少小區內,常??梢钥吹綇U舊家具被棄置于綠化帶、溝渠旁、院內空地、小區樓道這些地方,大量占用公共空間,嚴重影響街道、廣場、小區環境。
廢舊家具將何去何從?隨意堆放、簡易填埋、未經合理分類后直接焚燒一定不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方式。沒有暢通而完善的處理渠道,大件垃圾成為個體之憂;隨意丟棄和擺放在公共區域的大件垃圾逐漸增多,亦是城市管理之痛。因此,大件垃圾的處理要實現破局,還得從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入手。
筆者發現,在一些城市出臺剛性的措施既限制大件垃圾的隨意丟棄和堆放,又在中心市區設置了大件垃圾收集點,給大件垃圾找到一個固定的“居住點”。當然,僅僅是找到投放點還不夠,更需要建立廢舊家具再生利用回收體系,積極扶持建立家具回收處理中心,對廢舊家具分解處理,實現科學合理的回收利用。
事實上,廢舊家具并不是沒有利用價值,關鍵是缺乏發掘價值的途徑和方式。應該說,廢舊家具與舊衣物具有相同的屬性,如何利用、如何實現再生價值,可以借鑒舊衣物的處理方式。就在今年,為了處理舊衣物,我市不少地方設置了“愛心墻”“愛心箱”,以此為媒介回收利用舊衣物,在很多地方確實產生了積極的效果。舊衣物處理的方式,在解決廢舊家具時不妨做一個參考,在循環利用上多下功夫。這也需要居民、企業、政府三方合力而為,通過不斷完善和創新,讓廢舊家具有更多 “新路”,實現二次流通的價值,達到循環再利用的目的,從而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