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變更車道是害人害己的行為,稍有不慎將會造成慘烈事故。
鏡頭一:沈海高速泉州水頭段附近,一輛紅色小轎車突然變道,先后和兩輛重型掛車相撞,被兩輛掛車夾在中間,嚴重扭曲變形;
鏡頭二:在東莞某路段橋面上,一輛藍色大眾轎車不斷嘗試違法變道,結果被后面追上來的比亞迪轎車撞翻;
鏡頭三:在佛山一環的某一路段,一輛銀色豐田小轎車突然變道,被后面追上來的大貨車直接撞飛到路邊;
……
對于交警同志來說,此類交通事故早就已經司空見慣。
毫無疑問,開車任性變道有風險,而且是與性命攸關的巨大風險。其實,經營企業任性“變道”同樣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那是企業嚴重虧損甚至破產倒閉、老板身敗名裂的風險。
最近幾年,由于燈飾照明行情景氣指數一直比較低迷,產品訂單驟減,競爭壓力驟增,于是乎,“變道”成為求生存謀發展的主要手段,“變道”形式也是五花八門的,如最常見的“變道”行為表現有:從傳統經銷商分銷渠道轉向隱性工程渠道或從隱性工程渠道轉向傳統經銷商分銷渠道;從國內市場轉戰海外市場或從海外市場轉攻國內;從傳統線下渠道轉向電商渠道或從電商渠道轉向傳統線下渠道;從貼牌加工轉向打造自主品牌或放棄自主品牌轉向貼牌加工……就目前來看,成功“變道”的燈飾照明企業少之又少,而沉沙折戟的企業卻不勝枚舉。
為什么中小燈飾照明企業“變道”的成功概率很低呢?一方面,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太弱了;另一方面,“變道”的風險太大了。
那么,企業“變道”的致命風險究竟隱藏在哪里呢?
我們先從企業內部來分析:一,老板或企業核心決策團隊的思維定式是導致“變道”失敗的罪魁惡首;二,心態不好,如急功近利的“變道”心態可能導致企業內部團隊分化嚴重,凝聚力驟減,戰斗力變弱,不戰自敗;三,資本實力欠缺,速度沖不上去,很容易被“追尾”。
我們再來看看企業“變道”的外部風險:一方面是國際國內的大經濟環境相對低迷,這是企業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是來自業內競爭的風險,目前業內品牌格局已然形成,“變道”勢必會打破當前的品牌格局,無可避免地要受到各大品牌的強力阻擊。
當然了,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壯大,“變道”是再正常不過的經營行為,無可厚非。只是大家一定要審時度勢,做好市場調研與自我評估,做到知己知彼,切勿莽撞“變道”,否則后果真的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