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美凈利大降:傳統家電零售天花板逼近?
近年來,在傳統家電零售行業,包括國美、蘇寧、五星等商家都迎來天花板。如果國美仍然固守家電零售,不愿意邁開大步跨界擴張,其結果就是“量跌利下滑”將成新常態。
傳統家電零售企業的天花板正在快速逼近。近日,國美電器發布一份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盈利預警,公告顯示國美電器歸屬母公司擁有者的利潤正在急劇減少,跟去年同期相比減少超90%。而其顯示的線上線下交易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預期增長超15%,其中線上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同比預期增長將超100%。
對于凈利潤銳減的原因,國美電器官方稱主要是由于2015年提出的“全渠道、新場景、強連接”戰略規劃在16年開始進入到轉型階段實施期。實際上,透過國美電器線上線下交易額增長15%,但凈利潤大幅度下跌90%,這一組數據所引發的強烈對比看出,國美正在采取“犧牲利潤保規模”的市場操作策略,但是結果到底如何。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問題主要在于,第一,家電零售產業的規模天花板,其實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出現,這正是當前蘇寧果斷轉型的根源所在。因為單靠家電零售業務,根本沒有辦法和力量來支撐和推動國美、蘇寧這些大連鎖企業的可持續滾動發展;當時,國美和蘇寧在全國都是擁有幾千家的實體店,加上廠家的導購人員,都擁有幾十萬員工。完全不可能靠在實體店賣家電,支撐自身規模和利潤的同比例增長;
第二,面對從家電向其它商業領域的綜合零售商的轉型,國美受制于自身的體制和文化一直沒有像蘇寧那樣大踏步展開。雖然國美過去幾年通過優化門店經營能力,確保營業利潤沒有像蘇寧那樣出現虧損,但營收規模與蘇寧相比已經出現了大幅度的萎縮。蘇寧早已經在營收規模上將國美遠遠甩在身后,短期內想讓國美超越蘇寧,如果沒有大的資本并購顯然很難實現。
從這兩點可以看到,國美電器搞全渠道、推國美在線,進入的時間,以及決心,力度和手段,比同是家電零售企業的蘇寧晚得不是一星半點,而是整整五年左右的時間。當蘇寧早在六年前在創始人張近東的帶領下,大踏從線下走向線上,從家電零售走向全品類零售時,國美還守著自己的那一片線下實體店的家電零售渠道。
雖然在這一過程中,國美也曾試圖打造線上的電商平臺,擴容經營品類和范圍。但是,從一個專業的家電零售領域,進入全品類的綜合商業零售商,絕對不是在短時間內靠燒錢就能解決的,還需要有足夠的團隊支撐,以及海量的產品線布局。
去年開始國美又大規模開始強推國美在線,顯然也是形勢所迫的被動轉型。而且從戰略格局角度來看,國美在線還只是停留在企業層面的一種試水、嘗試,并不是全面的戰略轉型。
特別是在電商渠道的定價機制、后臺訂單系統、數據系統以及產品的多元化擴展,特別是全國范圍內的倉儲及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國美都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和費用去建設和完善。還只是借助和整合國美電器原有實體店、倉儲、配送等體系,在進行內部的整合。
今年上半年,國美經營利潤的大幅度下滑可以理解。接下來,如果國美遲遲沒有構建起線上、線下的綜合性品類布局,其不只是會面臨凈利潤的下跌,更重要的是營收規模的增長也會陷入迷茫通道之中。因為,當前的整個商業零售渠道格局,由阿里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巨頭所左右和主導。換個角度說,這個商業零售市場,留給國美的機會和空間已經越來越少。
雖然短期內,國美可以采取犧牲利潤保規模,以增量不增利的方式來解決短期發展內的問題。但是采取低價格戰搶奪市場和份額這一手段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在沒有外部資本和力量的推動下,國美自身可以消耗的資源和力量都是有限的。
畢竟低價格只會讓商家和消費者兩敗俱傷。廠家也是需要利潤的,若你過度壓榨廠家的利潤,那么他就會轉向其他平臺謀發展,要么放棄你這顆樹,要么就不重視你這顆樹,長期以來對于國美來說沒有一點好處。
消費者這邊同樣如此。隨著80后、90后的崛起,整個消費趨勢、消費習慣都在發生新的改變。他們更關注具備一定技術與工藝的個性化、智能化、時尚化的產品,這些產品才能給予消費者良好的產品體驗,也就是說單單的低價格已經無法滿足這批新興消費者的需求。為此如果國美一味的打低價格戰,那么就會逐漸失去這部分消費者的青睞。
當前國美電器所遭遇的問題和挑戰并非孤例,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大部分全國性、區域性和地方性的家電零售商、大賣場,甚至是實體店都遇到在家電行業發展的天花板,并步入發展的迷茫期。
面對這一困惑,包括國美在內的傳統家電零售渠道,如果還是繼續躺在過去的時光隧道中不求上進、不求突破,甚至還要自暴自棄,無疑就提前宣告自身的前途暗淡。(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