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空調市場低迷廠家主動減產
這兩年的空調消費市場一直在低位盤整,而空調庫存卻越來越大,讓多方都傷透腦筋。即將過去的這一個空調冷凍年度,一派灰色迷蒙之中總有那么一點亮色,甚或是唯一的亮點,因為空調庫存從去年的4000多萬臺,下降至目前的3000多萬臺。只不過并非因銷量大增,而是空調廠家主動減產所致,對于廠商的這一理性行為自然值得“點贊”,畢竟這既是為自己減負,更是為零售商“減負”。
每年的8月1日是空調新老冷凍年的分界點,在如此一個特殊而關鍵的時刻,冷靜看待空調市場總是具有特別意義。從有關第三方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的空調銷量雖與去年相差不多,但其中有1000萬臺賣的是去年積壓在渠道里的行業庫存,從而意味著廠家實際上少賣了不少。
畢竟消費市場的蛋糕就那么大,而廠商們的產能又那么生猛,以至于行業庫存連續多年高位運轉。最終的結果便是,空調在城市家庭越來越普及和飽和,一方面因其自身作為耐用家電使得升級換代需求不足,而另一方面裝修家電消費受樓市波動影響,整體的消化力同樣有限,從而使得空調庫存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眾所周知,在家電行業一直流行大單采購這一做法,如代理商、經銷商和家電連鎖方,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優惠權,換了誰都會“賭”上一把。不過商家的如意算盤總有“失算”的時候,這幾年的空調冷凍年整體雨水偏多,而且持續的時間特別長,加上樓市忽冷忽熱更讓一切都充滿了變數。于是除了廠家“亞歷山大”之外,經銷商、代理商和家電連鎖同樣被“重壓”得透不過氣來。
所幸的是今年年初以來,包括美的、格力這樣的行業大佬都曾積極減產,甚至一度出現空調廠商集體大規模、主動減產的盛況,這也是行業首次集體“止血”。既為自己“松綁”,也為代理商、經銷商和家電連鎖一眾渠道商“減負”,以此來激活被滯壓的資金流,從而促使空調市場的“血液”再次流動,盡管前行之路依然充滿變數和艱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