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彩生活服務集團【HK01778】上市兩周年,旗下彩之云APP發布3.3版本。眾所矚目的“中國社區服務第一股”,在兩年時間里無論從資本市場反應還是最初打造智慧社區典范的夢想,都取得了顯著成就。2015社區服務規模全球最大、成長性第一的中國物業百強企業,眾多光環之下,人們開始追尋這個標識著“互聯網+”和社區O2O、智慧社區生態圈等多個時代標簽的企業背后的領軍人物。
“中國社區服務第一股”彩生活服務集團CEO唐學斌
大海航行靠舵手,唐學斌這個站在舵手位上的企業領袖,更喜歡別人與他溝通時,把他當成智慧社區踐行者,于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
他坦言自己喜歡打高爾夫,因為高爾夫是典型的跟自己斗爭的運動。作為行業先行者,他率領彩生活首登資本圈、開創智慧社區服務平臺,讓彩生活從一個傳統物業管理企業進化為致力于社區服務平臺構建的運營商。
試想,一位走在前端的實干家,如果沒有“革自己的命”、勇于突破的心境又何來今天彩生活成為社區服務規模全球最大的成功。
從物業到社區 彩生活總是快人一步
2014年6月30日,彩生活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中國社區服務第一股。隨后,物業管理公司開始爭先擁抱資本市場、涉足社區O2O。中海、中奧到家、綠地、星河等二十余家企業陸續掛牌、上市。萬科、碧桂園等業內知名房企也宣布正在進行物業分拆上市計劃,2015——2016,彩生活撬動了中國物業掛牌、上市的浪潮。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彩生活的上市并非偶然。據唐學斌介紹,2001年,當他和花樣年集團總裁潘軍在五洲賓館喝茶談到社區服務發展時,當時兩人得出一個共識:社區服務是一門將來比房地產還要大的生意。因此,兩人合作有了現在的彩生活。
唐學斌說:“10年前,我們創建這個公司的時候,當時的設想與現在幾乎一樣。”
據了解,目前在彩生活社區的業主不僅能享受基礎物業服務,在增值服務的獲益上相對傳統社區高出許多,特別是彩生活旗下彩之云APP平臺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業主的衣、食、住、行、娛、購、游等多樣生活需求。
“以E師傅為例,以前物業公司為了解決社區水電維修需要專門設立水電班,配備專職人員24小時在崗,且服務能力受到人為限制。現在有了E師傅,業主只需要通過APP需求合適的注冊維修師傅,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有效幫助,且因為服務品質競爭的極致化,用戶體驗得到提升,用戶還可以在線點評,給其他用戶參考意見。這樣就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共享平臺。”唐學斌表示,彩之云APP是智慧社區建設的重要平臺,它有效地改變了居民在社區中的日常生活方式。而彩生活在這一平臺上充當了橋梁搭建者和市場秩序維護者的身份,保障各方權益,以促使智慧社區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數據顯示,彩之云APP截至2016年6月30日,注冊用戶就已達到260萬,活躍用戶150萬。除了E師傅、E保潔、、E電梯、E綠化、E安全、E保潔等產品服務基本做到了“一鍵呼叫解決生活問題”外,新上線的3.3版本,還對產品E化、彩生活住宅項目呈現、微商圈構建、彩富人生等應用進行了升級。截至2016年6月30日,E師傅的日均接單量已突破8000單較2015年6月30日增長超過200%。2015年底,E師傅的估值就已達到了1億美金。
彩生活物業管理面積達到3.6億平方米,服務社區超過2500個,覆蓋人口超過1000萬。對應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最新監測數據,2015年全國物業管理面積約174.5億㎡,百強企業在管面積總約49.59億平方米,占市場份額達28.42%。百強企業在管的平均面積是2361萬㎡,連續三年平均超過了30%的增長。彩生活掌管的物業占行業比重的2%,是平均百強物業的13.6倍。
彩生活一直保持著絕對的行業領先地位。面對未來越來越多的同行競爭,特別是萬科、碧桂園等傳統房企大佬的緊追其后。唐學斌表示,“彩生活對社區的服務早已不是‘對物的管理’而是致力于‘對人的服務’。因此,彩生活現在的競爭對手早不是傳統的物業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比如58同城等。”
言下之意,彩生活在物業升級社區服務的道路上早已行軍過半。或許再一個十年,彩生活就能完全實現以第三方企業資源收益反哺社區,以增值服務收益保障社區基本運營的狀況。到那時,業主融入智慧社區也不再需要格外繳納所謂的“物業管理費用”,而是通過社區金融服務、社區商貿流通等獲得資本,支付相關費用。
這樣的前景,可能在一些傳統物業人看來,彩生活又一次在離經叛道的路上跑遠了。但是,我們又不得不去反觀一個事實,彩生活已然擁有中國社區O2O中最具包容性的平臺和全球最廣大的居住服務群體,在互聯網人際傳播快速發展的時代,彩生活再造一個奇跡也不例外。
十年磨礪 彩生活一直在打造社區場景
彩生活的十年,是中國物業轉型升級為社區服務的縮影。即便今時今日,彩生活的線上平臺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掘金地,但它的發展依舊存在缺憾。
作為智慧社區的踐行者,唐學斌比任何人都明白痛點的解決有多難。“中國物業發展的歷史只有30余年,傳統物業服務的弊病眾多,特別是我們這兩年在經過大規模擴張后,有些問題并非改良、改進就可以解決。但只要大航向保持平穩,通過時間的沉淀,這些問題我相信都可以迎刃而解,”唐學斌說,“就拿我們剛才談到的社區維修來講,傳統的方式是每一個小區養一個維修班,少則三五人,多則數十人,這些維修班就是為了給業主提供維修服務的。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維修工干活比較少,因為在值班的時候可能設備并沒有損壞,主要工作就變成了等待,一旦真等到電梯、消防、設備出了事,他又修不好,因為物業公司大多花不起高成本去請真正的高手。所以,這種維修班的服務模式本質是加重了業主的負擔。”
唐學斌表示,彩生活擁有類似于Uber、滴滴的經營理念,把維修服務變成一個平臺——“E師傅”。我們把社會上的優秀維修技術人員變成我們的師傅,社區需要維修,就可以到平臺上去找師傅。原來出現一單維修,維修師傅態度往往是“怎么又壞了”,因為他不維修也拿這么多工資。而如果“E師傅”平臺上的師傅,看到有一單維修,那對他來說就是一單生意。原來維修師傅如果總是修不好東西,我們只能用一個新的成本去培訓,提高服務態度、維修技能。但是平臺上就不需要,因為對維修師傅而言,這一次沒有修好,拿不到錢,下一次沒修好再拿不到錢,你就被淘汰了。因為是自己的生意,維修師傅的服務態度也一定比傳統的模式更好。所以無論是在成本、服務態度和技能,“E師傅”這個平臺都是必然優于傳統的維修模式。
當然,唐學斌同時也強調,無論多好的APP,多完美的“互聯網+”方案,要社區居民愿意用才能發揮其作用。真正的社區O2O絕不是業主需要什么,我在線上展現什么,線下輸送什么這么簡單。它需要整合社區各方力量,找到平衡點,因地制宜去打造每個社區的生態圈,也就是適用于他們的生活場景。
據唐學斌介紹,彩生活在發展過程中,從未放棄對社區場景的“解構”、“重構”。2015年,彩生活提出“社區+”概念,并通過打通社區產業鏈上各個環節,推出了“互聯網+”時代的彩生活住宅項目,又聯動金融機構、第三方企業、業主等打造了“彩富人生”這一社區閉環式理財模式。
“從本質上來說,社區現在還是一個沙漠。”唐學斌說,“我們將根深埋于社區,吸納各種資源、養料的進入,每一個項目就如一棵小樹,它可能最初在沙漠里生存會很孤單,會遭遇疾苦,但是日久天長,沙漠終有一天會成為綠洲。”(穆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