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記者 戰旗)記者昨日從天津市消費者協會獲悉,2016年上半年,全市消協系統共接待消費者電話咨詢3464人次,受理投訴821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08萬余元。產品質量、合同、售后服務和價格問題仍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合計占投訴總量的73.98%以上。家用電子電器類、生活社會服務類、服裝鞋帽類、交通工具類及食品類投訴數量列前五名,合計占投訴總量的65.61%以上。
市消協相關負責人介紹,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數量今年上半年仍居首位,其涉及的問題主要有:一是售后服務不及時,影響消費者正常使用;二是售后維修技術不過硬,商品存在反復維修的現象;三是經營者在銷售時承諾與實際不符。
該負責人稱,今年上半年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也是時有發生,反映的問題集中在攝影、洗染、美容美發服務等方面。主要涉及的問題有:一是消費者持有的預付卡還未消費完,經營者突然關門閉店;二是在服務過程中,服務與宣傳不符,服務縮水;三是洗染服務技術不過關,致使服務質量下降。
該負責人表示,“春節”“五一”“六一”期間,消費者對服裝鞋帽的需求增加,因此該類投訴也相應增多,該類投訴重點主要集中在服裝出現裂縫、開線、洗后縮水、色牢度差,皮鞋開膠、勾心斷裂及掉色等問題。
此外,汽車銷售售后問題投訴多,其主要涉及的問題有:一是一些汽車銷售商強制搭售保險、內飾等商品和服務;二是經銷商的汽車合同文本不規范合同內容顯失公平;三是維修存質量問題,如車輛出現故障時,經營者維修技術差,多次維修仍無法排除故障。
另外,該負責人還表示,近年來,一些經銷商利用老年人急切保健治病的心理弱點,以免費體驗、推介會、健康講座等形式,宣傳推銷保健品。同時,他們想盡方法規避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