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在貴陽花溪迎賓館同出席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的國內外業界人士舉行對話會。李克強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和分享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利于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我們將推動大數據、“互聯網+”等同制造業相融合,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作為智能 家居 的領導品牌,海爾U+大數據平臺也是行業的領跑者。U+大數據平臺是 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的一部分。U+智慧生活平臺包括U+智慧生活大腦、海爾優家APP以及網器生態場景商務模式。U+智慧家庭互聯平臺、U+云服務平臺以及U+大數據分析平臺則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如2013年,海爾利用大數據率先實現智能家電故障自動反饋、遠程診斷功能,解決了家電維修要多次上門的問題,提升了用戶體驗。2015年海爾布局空調大數據,了解用戶的空調使用習慣,帶動智能空調產業增長近2倍,同時做出空氣地圖這樣的增值數據產品;2016年4月,海爾通過U+大數據平臺對2億家電用戶畫像,顯示主力用戶人群是高精尖人才。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是開放的平臺,目前,用戶數達1000多萬,已接入包括海爾自有品牌產品和第三方智能家電、智能硬件達120類產品品類和資源。龐大的產品資源整合和高質量的用戶群是U+大數據平臺發展的深厚根基。
U+大數據平臺成功應用于多個領域,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2015年,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聯合海爾集團,將江蘇電網居民能效系統與海爾U+大數據平臺對接,實現對海爾空調負荷的需求響應管理。U+大數據平臺具有實時監測功能,實時顯示在線用戶、在線設備數量,時段數量趨勢,掌握空調在線狀態、分布、運營活動等。當電網備用容量不足、局部過載或是峰谷差過大時,通過引導用戶開展需求響應實現移峰填谷,減小峰谷差,提高電網負荷率和運行效率。參與需求響應的用戶可以獲得電網提供的電費補貼,實現多方共贏。當前,江蘇省有20萬臺海爾物聯網空調在線,利用海爾U+大數據平臺,可實時上傳用電信息,作為電網居民能效系統節約電量的評判依據。20萬臺空調,用電高峰時可削減2萬KW負荷電量,有效緩解電網負荷,節約能源。此外,在可再生能源消納不足的甘肅,U+大數據平臺通過監測海爾熱水器上報的數據信息,分析調節容量、調節策略,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納,緩解棄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問題。
“十三五”規劃指出,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U+大數據平臺給節能環保、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積累了寶貴經驗,顯示了平臺的重大價值和廣闊的前景。
據了解,目前,智能 家居 行業在大數據的應用上,海爾,京東、華為、Wulian(物聯傳感)等布局智能 家居 行業的企業,都非常重視,許多智能 家居 企業也開始在大數據上投入,發掘大數據的價值。身為行業先行者,技術上,U+大數據平臺在數據管理方面,具有數據采集技術種類全、數據解析和清洗自動化、數據存儲即需即供等特點,比如在數據采集和分析方面,U+大數據能夠將用戶的移動APP使用行為、家電使用習慣分別采集、整合數據后統一可視化,研究用戶行為后對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目前類似的數據產品均不具備這樣的功能;結合智慧家庭數據庫內的用戶標簽,U+大數據平臺還能夠做到與APP行為和家電使用行為的交叉分析。運營模式方面,2016年,U+數據產品規劃包括實時故障監測、運營分析、產業數據分析報告、自助分析工具、數據訂閱服務、數據增值產品等,發展為具有行業特色的開放大數據平臺。最吸引行業關注的,還是與U+生態業務相關的數據增值產品。當行業還在搭建大數據平臺時,U+大數據平臺已經通過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了增值變現。
李克強總理的講話,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大數據的關注。據介紹,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標志著大數據時代真正來臨,成為國際競爭新熱點。研究機構Gartner認為,大數據有三個特點:一是數據體量巨大,二是數據類型繁多,三是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以智能 家居 行業為例,運用大數據不僅可以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也能預測 家居 產品的消費趨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易觀國際創始人于揚先生認為,大數據是“互聯網+ 家居 ”產業的新能源,能快速驅動 家居 產業進行“互聯網+”的改造。
U+大數據平臺率先服務于相關企業的生產、行業的管理,致力于推動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在大數據、“互聯網+”、工業4.0等方面,成為行業發展標桿,助力相關企業轉型,支持相關行業升級,為經濟新常態作出杰出貢獻。伴隨著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等的深入實施,U+大數據平臺將取得更大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改變行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