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物業管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現代服務行業。在這次供給側國家宏觀經濟改革中,與人民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物業企業應該如何把握機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的健康穩步發展,成為了整個行業最為關心的大問題。
2016年3月24日,中國物業管理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上海召開,中奧到家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梁兵就“供給側改革與物業管理創新實踐”這一主題在會上發表了演講,結合中奧多年的物業管理實踐,為行業提供了新常態下如何突破創新的模板。
在演講中,梁兵著重提到了供給側改革之于物業管理需有三大側重,尤其值得大家思考:
一、物業的業務結構調整需要轉變思維
傳統物業企業往全面的生活服務供應商轉變最大的區別在于,之前物業的收入來自管理、停車、廣告等面積收入,行業俗稱“地皮錢“,創收較少。王石在此次大會中也反復提到了“中國物業管理的市場化現在才剛剛開始”這個觀點。梁兵結合中奧到家的實例,認為基本物業服務應該向全場景生活服務轉變,如何精準抓住客戶需求,從更深層次提供相適應的服務。
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讓物業管理向社區經濟領域橫向擴展,利用已有的條件和資源參與社區服務業,在社會保障、社區就業、便民商業、文化體育、家政服務、社區養老、家庭智能化、餐飲等多方面為業主提供集中的有償或低償服務,形成新的利益來源。不斷拓展、豐富物業管理的服務方向和種類,使物業管理產業成為基于物業管理,才能夠升級為全方位社區服務的綜合型企業。
二、生產關系的優化調整
現在的物業管理方式偏向于垂直化,強調過程管理,管理效率不能直達,雇員的積極性不高。其擺脫不了的桎梏在于科層管理和與之相適應的ISO的管理方式,這些過于強調過程控制,忽略用戶到底要什么。而扁平化的管理和結果導向的企業,全員效率會隨企業規模的增大提升穩定,全員互動也隨之增強。現在已經有物業公司嘗試合伙人機制并初見成效。
梁兵以中奧到家管家的模式為例,中奧到家把管家的責任和利益做了聯系,在這樣的管家模式下,客戶體驗越高,企業收入也越高,相對應的個人回報和工作穩定性得到提升。中奧到家的管家在入戶為業主提供服務之后,會主動詢問業主是否需要幫忙帶垃圾下樓。當用戶的口碑與個人收入和工作成就感成正比時,員工主動性就會加強,這是一個正向的利益關系。
三、增長模式的調整
梁兵認為物業企業改革的重點應該從規模化速度型轉變成質量效益型。傳統企業的單位收入和成本匹配有一個臨界點,一旦支出超越臨界點,企業就會迅速走向滅亡。互聯網代表的新型企業在發展中會出現第二種效率曲線,物業管理產業可以依托現代科學技術和創新體系,特別是促進互聯網技術、物聯網等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應用,不斷完善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機制,它既包括隨著市場發展而產生的新興物業服務門類,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物業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通過新技術信息化改造降低單位支出,提升單位收入,企業在大的市場環境下才能有大的發展。
成功離不開創新,中奧到家開放包容共建生態圈
中奧到家從2005年創立并快速擴張,做了九年獨立第三方的物業服務企業且小有成就。到2015年,中奧到家O2O服務平臺落地,再到IPO,中奧到家已經徹底升級成為社區生活服務供應商,圍繞用戶需求提供定制化、全場景的物業服務,這其中每一次成功轉型都離不開創新。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奧到家也在創新性的研究和探索通過行業性的企業整合、兼并和股權轉移,通過實現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來改善物業管理產業的發展現狀,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或者通過探索以品牌、質量為基礎的聯合新模式,使物業服務企業在管理理念、服務宗旨、運作模式、規章制度、行為規范等方面形成優質品牌,提升物業管理專業化程度,促進和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穩步提升物業管理產業地位,打造更為開放的物業管理合作生態圈。中奧到家希望能和更多同行合作,共謀物業管理行業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