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蘑菇裝修服務號將推出系列稿件『蘑菇匠人』,這些曾散落在各行各業的匠人,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聚到蘑菇裝修——改變 家裝 行業的沉疴宿疾。這是一群想讓工匠精神回歸的人,這是一個想給 家裝 行業帶來一縷春風的團隊,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一篇報道。
季路,33歲,西安人,蘑菇裝修工程師,9年中石油工程管理工作經驗,2016年加入蘑菇裝修。
“來蘑菇裝修純屬巧合。”
這是季路回答我的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入職剛滿一個月的他,一開始是作為客戶接觸到蘑菇裝修,現年33歲的他,2006年大學畢業后進入中石油系統,2015年底,他辭去干了9年的工作,帶著媳婦兒和剛滿3歲的孩子回到家鄉西安,準備裝修他在西安的房子,剛好一個同學在蘑菇裝修,便過來看了看。
在公司里看到許多人像是過來應聘的,便跟同學開玩笑似的說了句,你們這兒招人嗎?同學將他引薦給公司領導,幾天后,他接到公司人力的電話,年后入職。
西裝、微胖、鼻子上一副老式的眼鏡,乍一看跟我印象中的工程師的形象相去甚遠,交談剛開始的時候,第一感覺是嚴肅、放不開,甚至覺得他有些不善言辭,對于一些個人問題都回答簡潔,似乎有所保留,但當我問到他工作方面的問題時,他開始打開話匣子···
【較真】
“質量和安全,這兩件東西,是我的全部,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他說。
大學畢業后,學習工程管理的他進入中石油,被分到山東聊城,參與當地所有加油站的工程建設。
在一次的工地巡檢中發現,已經貼好的瓷磚沒達到要求,縫隙大小不一,有些甚至都沒做到橫平豎直,他陷入為難,從工程質量出發,這個肯定是要返工的,但當時公司銷售壓力大,這個加油站投入營業,一天會有六七噸的銷售,思慮再三,他做出了決定:砸掉重做,施工隊有抵觸情緒,覺得他太較真,他說如果不重做,我是不會驗收的。
在他的堅持之下,后來瓷磚砸掉重貼,這個加油站的開業時間也因此推遲半個月。
“他們說我較真,其實不是,貪圖眼前利益最后還是要還回去。”緊接著他又跟我說起一件事。
在另一個加油站的建設過程中,他發現委托方建造的油庫,地面不平,用他的話說是“亂七八糟”,他還是要求重建,但公司領導為了早日投入營業,否決了他的重建要求,后來經營后出現了漏水漏油的情況,他們又回來找他,“季工,怎么辦啊?”后來加油站停業改建,影響了一個多月的銷售。
說到這兒,他推了一下眼鏡,苦笑了一聲,“有些事必須較真。”
只要看到不符合工程標準的地方,季路必然要提出來,跟工人交代。
【零事故】
除了對工程質量的要求“苛刻”之外,季路對安全的關注度也在同行之中算是“另類”。
“安全帽!給我戴好你的安全帽!”這是最近大熱韓劇《太陽的后裔》里一位韓國老師傅對工地年輕員工喊出的一句話,說完他把安全帽摘下來給那位小伙子戴上,緊接著發生地震,最后老師傅死了,小伙子活了下來。現實雖沒有這般戲劇性,但對于工程師季路來說,安全無小事。
在一次工地巡檢時,季路發現工地很多員工未佩戴安全帽,連專司安全檢查的安全員竟然也沒有佩戴,他罰了每人50元;幾日后,他再去工地,再一次開出罰單,這次翻倍,100元,安全員不解,問,季工,這回都戴了啊,為啥還罰?季路過去扯了扯他安全帽的扣子,問,你系扣子了嗎?你再數數有多少人沒系扣子。
季路說到這兒,一改拘謹的表情,笑了笑,“我這罰單開得他們沒話說,我對下面人經常說,不怕你不會,就怕你會了還不做。”在這個憨厚的關中男人的身上,能看出他對規矩和原則的堅持。
“我再跟你說個事兒,有次也是去工地巡檢,那是一個加油站翻新裝修的工程,前面還在營業,后面在施工,我去的時候,看見一個角落里有兩根煙頭,我把當時施工的六七個人全部召集過來,問誰抽的,沒有人站出來;我說誰說了,獎500塊,還是沒人說,我也知道他們都認識,舉報這招不靈;最后我說誰抽的,站出來承認,這事兒就過去了,然后有兩個人磨磨蹭蹭站了出來,我問他們你們的項目經理跟你們交代了安全注意事項嗎?他們說沒有,我說好,那跟你們無關。”
“那后來呢?”
“后來我給承包這個工程的企業開出了工程總價1%的罰單,他們接受,因為這要是出事了,誰都跑不掉。”季路說到這兒的時候分外嚴肅,近乎冷酷。
季路說,中國人整體的安全意識還是很薄弱的,你看這滿大街騎電動車的,沒有一個戴安全帽的,開車也好多人不系安全帶,這在國外是不可想象的,前段日子有個新聞你看沒看,一個婦女在電梯里被關了30多天才發現,有些時候非要用生命去換回對安全的重視,那能不能我們平時多注意一點,不要總等到悲劇發生之后才想到這些呢?
從業9年安全零事故,這是季路上一份工作交出的答卷。
季路計劃將蘑菇裝修的裝修標準再細化,他說要讓客戶所見即所得。
【致匠心】
對于剛剛接手的新工作,季路說已經在著手搜集以往蘑菇裝修工程的圖片及相關信息,他想重新梳理一套工程質量標準出來,這個標準要細化到一個開關怎么裝的份上。“環節和流程要梳理,工程質量要有標準,這是擺在我眼前的兩座大山。”他說。
此外,他也將之前工作對于安全的嚴苛帶到了蘑菇裝修,近日,我跟隨他去一些工地巡檢,季路每到一處工地,都要去查看滅火器,滅火器是否有效,工地工人是否會使用等等安全細節。
在一處工地,他拿著滅火器問現場的一個工人,你會用滅火器嗎?工人隨口說了個會。一般人都會覺得他也就是例行檢查,但季路接著說,那你用給我看看。工人愣了一下,擦了擦手過來,鼓搗半天沒打開,場面有點尷尬,隨后季路指導了那位工人如何使用滅火器。
出門后,季路對我說,我雖然教了他,但他并不一定愿意學,但學不學是他的事,我有沒有盡到監管的義務,這是我的事。
在交談快結束的時候,季路跟我聊起日本NHK的一部紀錄片《工匠達人》,這部紀錄片記錄了日本當下很多出色的匠人,他們一輩子都在做鯉魚旗、壽司飯桶、木屐等等器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孤獨倔強地對抗著機器生產的復制品,窮盡一生去提高自己的技藝。
他說,我愿意做這樣的一個匠人,這無關個人理想和格局,僅僅是我的生活方式。
他回憶起自己剛進中石油的時候,曾經遇到過一位老師傅,他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學生,至今已在工作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在跟他接觸的過程中,季路說他受益匪淺,這位老師傅在他眼中就是“匠人”的代名詞。
季路說,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并不單指做手藝人,只要是在自己崗位上苦心孤詣地磨練技術,潛心專注地從事一個行業,在他看來都是“匠人”,也都具備著工匠精神。
李宗盛在那部叫《致匠心》的廣告里說,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他的就留給時間去。
季路說,我就是個實實在在的人,只想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