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家居 業將來不再有“電商”“店商”區別
喬印軍,非同 家居 董事長。他對自己的企業,注重人才培養;對自己的孩子,注重實踐鍛煉。他認為,幸福的家庭如同幸福的團隊,需要不斷注入關懷,產品贏得世界的信賴不是一朝一夕,事業和家庭也時刻都在相互影響和促進。
做企業首先要做品牌、做人
華商報:有媒體報道,你曾經說過“2015年的日子,比2014年要難過,比2016年好過”,意思說今年的市場會更困難,為什么今年的更困難?您認為2016軟體家具企業該怎么做?
喬印軍:其實這幾年市場一直不好,可以說2013年、2014年、2015年一年不如一年。但是每年都有一些優秀企業實現了增長,比如居然之家去年就實現了400多億的產值。也有不少企業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把企業做大了,市場不好并不等于企業做不好。有人說偉大的企業都是在危機中產生的,我們不是偉大的企業,但我們可以做一個優秀的企業。有些外部大環境是我們改變不了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好自己。
做企業首先要做品牌、做人。“品牌為王,產品是根,人是本,營銷是魂,服務是未來”,其實企業把這幾項做好了就可以立足市場。其中服務尤為重要,未來企業的競爭一定是服務的競爭。非同也正在努力從 家居 制造主導型企業,向 家居 服務主導型企業轉型,我們要把顧客當親人,把服務當款待。
華商報:“非同+互聯網戰略”現在布局如何?您怎么看待 家居 業互聯網+?
喬印軍:互聯網戰略我們目前正在做,因為目前互聯網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了。AlphaGo和李世石的圍棋人機大戰的事情進一步說明,將來可能是一個人機智能時代,而不再是簡單的互聯網時代。所以我們要積極利用互聯網還有將來的人機智能,我們要跟上形勢,一旦跟不上,就會被時代淘汰。我們企業對內加強互聯網運用,對外要用互聯網手段進行宣傳,包括電商平臺。
我個人理解, 家居 業將來不再會有“電商”、“店商”的區別。將來你想生存得好,想持久,想做百年企業,必須要做線上線下的融合,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企業很難過關的。現在科技發展太快了,它們在逼著我們必須做出改變,不改變是絕對不行的。也許很多企業覺做互聯網+很難,但當你看到走在前面的企業時,其實會覺得并沒有那么難,這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你必須做的問題。
無論線上線下都要同質同價
華商報:非同今年的渠道戰略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電商平臺和線下市場渠道的關系?
喬印軍:我剛才透露過了,我們的渠道戰略是線上線下全渠道,我認為未來一定是線上線下的雙線融合。我們沒有刻意要做一個電商品牌,或生產一些電商產品。因為目前非同正在努力打造國際品牌,所以很多商品價格都是統一的。
像有些行業線上賣得便宜,線下賣得貴,結果導致線上銷量增加,線下實體店倒閉,這樣就是自己打敗了自己。要避免自己打敗自己,就要做到無論線上線下“同品牌、同質量、同價格”,簡單說就是線上線下同質同價。
華商報:目前軟體家具行業集中度低,區域品牌和中小企業占據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作為知名軟體品牌,非同如何“看待”和“改變”這種現狀?
喬印軍:我覺得沒有行業就沒有企業,沒有品類也就沒有你這個品牌。一個行業要想發展,必須有很多企業才能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一個品類要想發展,就必須有很多品牌來推動這個品類,無非是這中間有大的企業也有小的企業。當然,行業的發展需要幾個大品牌的帶動,但如果沒有后面那些企業,你還能稱之為一個行業嗎,還能稱之為一個品類嗎?一個繁榮的行業一定是大企業、小企業共同存在的。
一些有特色的中小企業、一些能實現個性定制的企業,一定有它的市場空間,消費者也需要不同檔次、不同定位的產品。那些沒有品牌、沒有質量、沒有售后保證的企業需要被淘汰掉,這樣更有利于行業的健康。
貴與不貴都是相對的
華商報:去年下半年有媒體報道說“軟體家具陷入低質高價的怪圈”,不少軟體家具動輒就是幾萬元,價格普遍高于普通家具,甚至有業內人士說“床墊是個暴利行業”,您如何看待這些聲音?
喬印軍:這個報道不能說是對這個行業精準的評價。因為無論做沙發、軟床、床墊,用的材料都不一樣,它除了框架之外還有面料、海綿,一米布的價格可以從十幾塊錢到一百多塊錢不等,成本可以差十多倍,你說價格是不是應該有差別?其他原材料也是價格差異很大,所以成品價格也會懸殊很大。
舉個例子,有的一套西服幾百塊,有的西服幾萬塊,為什么呢?這里面除了原材料價值、使用價值,還有品牌價值,所以貴與不貴都是相對的。 華商報記者 李振勇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