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境制作,在臺灣室內設計界已然成為中生代設計師中最亮眼的一顆星,其擘劃的案例每每精彩,也在國內外大獎中脫穎而出。在這美學當道的世代,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后,對于設計的熱情,近境不斷進化與再現設計美學。
采訪撰文|Celia攝影|邱如仁 圖片提供|近境制作
意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曾在其著作『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闡述解說自己在文學價值中不可或缺的五種文學價值,「輕」、「快」、「準」、「顯」、「繁」,這樣的價值,套用在任何領域上也都可為準則,而室內設計亦是如此。自2003 年成立的近境制作,面對著競爭、開放的市場,12 年來的設計之路,一直以自己的腳步,立足臺灣、放眼世界,他們對于多樣化的人事物的關注、設計發展的趨勢不斷的進化。近境制作在室內設計的進程中,也符合此五種價值,甚至可謂卡爾維諾未完成第六講中的「一致性」,在求新求變的過程中,所衍生出的自明性。
近境的設計語境
近年來,近境制作不僅是臺灣TID 獎項中的常勝軍,更在國際獎項擁有亮眼的成績。2015 年首度以「縱觀、場景」一案參加素有歐洲設計界奧斯卡獎的a'Design awards榮獲銀獎,2013、2012更以「軌跡」囊括德國if 傳達設計獎、英國andrew Martin等等大獎。
每件作品對近境制作而言,都是在某時期的里程碑,也是記錄了重要的過程,一種推動往前的動力。唐忠漢認為,近境能在國際獲獎,不僅代表著臺灣室內設計的樣貌,同時具備某種國際性,而他們能
走出臺灣,迎向國際的挑戰,這樣宏觀的角度,也體現于在經營事務所的態度,近境制作所推出系列
的設計作品,強調空氣、光線、音律與溫度來打造迷人空間魅力,一直是近境制作的品牌魅力。自然
而鮮明的語匯,空間中隱藏著軸線關系,創造出和諧的比例,為生活的樣貌提供各種可能性與宜人的
舒適溫度。以曾獲得If 傳達設計獎的「軌跡」一案而言,就是完美傳達其堅持的陽光、空氣、水之設計理念。為德國家具品牌domicil 在上海所規劃的品牌總部,唐忠漢與其團隊在此案中,歷經一場從無到有的brainstorming,為這個1919 年作為棉織廠的老建筑,重新賦予新的生命。設計師善用舊空間的微氣候變化,將「家」的定義重新解構置入于空間之中,脫離「家」的元素,從燈光、主展臺、家具的配置成為空間重要的物件,并藉由空間的垂直平行向度,抽象化舊紡織廠的經緯。以獲得德國if 獎項而言,是以建筑的角度看待室內空間的處理,不僅是多年來國際趨勢的發展,也是近境制作努力的方向,「空間元素不只是裝飾意味,而是必須跟結構體做緊密的結合?!?/p>
自我的累積與沉淀 持續探索未來
近兩年是近境制作收獲豐富的年度,而唐忠漢也不斷的帶領團隊持續向前,事務所目前團隊已有30 位設計師,也代表著唐忠漢個人與團隊,如何在掌握進程中,為各個客戶規劃完美的案例。不僅在臺灣、中國,近境更跨進菲律賓、甚至是杜拜,為哈里發塔會所進行規劃,這個世界當今第一高樓,唐忠漢在室內的規劃中,呼應建筑以三個有機體,依附著六邊形的核心,彼此呈螺旋狀盤旋上升的建筑形式,打造出兼具時尚、人文的空間氛圍。唐忠漢一直不斷的為業主打造最完美的空間設計,對個人與團隊的期望,更希望以更為宏觀的視野,面對國際趨勢,「一直以來我希望能夠多多體驗各種事情,設計是與人生的歷練有直接的關連性,而很多的面向也不僅是從空間出發,更需要具備跨界的思維。」在采訪的過程中,你能看見,唐忠漢如何有效率的掌握時間針對設計的需求下明確的指示,對每個案子的方向更是親力而為,如此一來才能掌控近境所一直以來強調的質量。他勇敢的面對國際的挑戰,找到自己設計的語境,在強調「生活」的本質中,從「質? 媒材」、「意? 初衷」、「合? 根
本」所共構的核心中,探索未來。
—以建筑角度看待室內空間,是多年來國際趨勢的發展,
「空間元素不只是裝飾意味,而是必須跟結構體做緊密的結合。」—
唐忠漢,臺灣著名室內設計師,近境制作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深圳市創想公益基金會專家顧問、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正會員、中華民國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學會會員、臺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會員、臺北市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會員。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畢業。
唐忠漢被稱為「臺式風格」設計的代表人物,臺灣新生代設計界的領軍人物。唐忠漢16年來致力于追求回歸空間本質的優質室內設計,創作來自于「人」,從室內建筑理念出發,主題概念與空間陳述為輔佐,講求非表面鋪陳,而是內在美學展演,是突顯一種生活態度。
人物介紹
在室內設計業界16年經驗,參與了兩岸許多高級室內設計案與建筑公共區域的規劃案,如著名的華固華城以及青山鎮等眾多著名寓所設計案。
在臺灣大陸室內設計領域具有銳不可擋的影響力。以獨到的設計風格與擅長不同材質的運用,將設計與空間結合成生活的載體。開創了臺灣新風格,更帶領臺灣室內設計圈回歸到以生活本質及材質特色的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