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系常常接觸各種廠商,針對智能化有一些觀察的心得,大致上要解決的問題有幾項:1.智能化到什么程度?怎么控制它?2.誰才是中控臺?3.大數據從哪來?4.有其必要性嗎?
因為工作性質的關系常常接觸各種廠商,針對智能化有一些觀察的心得,大致上要解決的問題有幾項:
1.智能化到什么程度?怎么控制它?
2.誰才是中控臺?
3.大數據從哪來?
4.有其必要性嗎?
到底是物聯網還是連網物?
目前大多數的廠商還是以傳統生產機器的思維在面對這塊市場,好像只要連上網絡就可以開始賺錢了,卻不知道真正珍貴的是網而不是物。
先從第一點來講:首先是,各家都在講物聯網,比如說空調可以連網,空氣濾清器可以連網,電視可以連網....但是請問你要怎么控制它?目前87%的廠商都是使用自家的APP,你只要下載我們家的APP就可以控制啰,有沒有很智能很物聯啊?回頭看看你手機到底裝了多少APP,要開個空調還要先去找到底是哪一個APP,再等待它聯機配對,不如直接走過去直接按比較快。這樣頂多是比較厲害的遙控器而已,離智能化還遠的很。
好一點的可能有聲控功能。先不管到底聲控識別率有多好,但至少離方便性又進一步的躍進,也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向。
接著我們談談第二點:誰才是中控臺?誰要聽誰的?理想的情況是,從外面回家,空調電燈電視全部開好好等你,但問題是電視說它可以當中控臺,投影機說它可以當中控臺,請問到底要聽誰的?電視又怎么指揮空調?中間通過什么協議怎么聯機?于是還是要回到網絡設定的問題。一扯到網絡每個人家中環境設定又各不相同,要設固定ip全部手動設定,還是理想中的按一個鍵,藍牙/wifi全部自動配對?目前光你從外面買一臺wifi分享器要加入既有的網絡都沒那么容易了,何況是家電?我們不如先想想mod要怎么串流到ps4,以及怎么用電視看nas里面的影片,大家是度過了多少關卡?
最后目的是什么?可能只是單純的要讓電視選單有一個按鈕按下去空調會自動打開?搞了也許幾個小時設定還不如花30秒走過去開,所以這真的有其必要性嗎?還是自欺欺人?覺得這樣很cool?
但倒也不是說,智能化家電一無是處,價值還是要在于說連上網絡之后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信息庫,和自動分析、機器學習功能。就是大家都很熟的,比如說電飯鍋自動下載食譜,知道要蒸多久;電視知道你都看哪些節目,會自動推薦你相關的影片;冰箱知道你里面食物多久會過期之類的。
但請問這個信息庫它要連到哪里去?是廠商自己架還是依靠google之類的社交?要識別使用者的身份,就需要id之類的東西,請問你注冊過多少網站的ID了?于是大多數廠商都是期望架一個平臺,先劃一個愿景出來,我有平臺大家都連上來,先有初步的資料,然后用戶不斷回饋數據,社交互動,就會越變越聰明。是這樣嗎?
真實情況應該是,一開始廠商不用心,上面空空如也,使用者不夠多,最后死一片,跟當初網絡風潮的部落格/交友平臺是一模一樣的狀況。我們講軟硬件整合,硬件,我們很強了真正重要的還是軟件要怎么串連;而軟件,企業也沒那么重視的一塊,因為研發燒錢,又要很長的時間才看得出效益。
用戶信息/數據庫從哪來就是各家最先要面對的問題,但目前觀察下來,大家都喜歡自干。每一個家都喜歡搞一個xx云,畢竟把用戶數據掌握在自家手上才是好的,卻讓智能應用呈現非常破碎化的情況。所以政府與其喊什么創新的口號,還不如主動把一些公共化的信息庫開放出來讓各家廠商來撈,以政府的力量建立起一些信息庫,才能讓物聯網更有價值。不然以我們企業的發展速度,可能物聯網智能化喊個三五年,最后還是只能做出能夠連網的遙控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