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造車計劃終止 格力電器擴張之路遇阻
停牌數日的格力電器消息不斷。11月16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因調整后的交易方案未能獲得珠海銀隆股東會的審議通過,宣布終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珠海銀隆資產。與此同時,董明珠已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
格力電器方面向記者表示,上述事項都不會對公司的發展戰略及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記者致電聯系銀隆董事長助理張斌,期望獲知否決議案的具體原因等信息,對方建議短信詢問。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主業依存度高、新增長點尚難扛利潤大旗的格力電器來說,造車計劃的終止也意味著格力電器多元化探索碰壁,讓下一個千億營收的達成又徒增了變數。
多元化轉型添變數
11月16日下午,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終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
格力電器稱,因調整后的交易方案未能獲得珠海銀隆股東會的審議通過,珠海銀隆基于表決結果決定終止本次交易,并稱至少一個月內不會再次啟動收購計劃。
本報記者就此向格力電器不愿具名高層求證是否意味著對標的銀隆的徹底放棄,對方稱,“存在各種可能性,一切以公告為準。”
此前,因中小股東否決了直指配套融資的《關于公司募集配套資金的議案》等15項議案,格力電器自10月31日開市起便臨時停牌。期間,其多次發布公告稱,擬對交易方案進行優化和調整。11月8日,格力電器公告稱,公司擬調減或取消配套募集資金,同時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股票發行定價基準日將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調整。至于優化和調整后的具體方案,始終未知。
本報記者致電銀隆董事長魏銀倉,手機無人接聽。后又致電銀隆董事長助理張斌,期望獲知否決議案的具體原因等,對方建議短信詢問。但截至發稿,未獲短信回復。
造車計劃終止,格力電器方面稱,不會對公司的發展戰略及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公司將繼續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競爭力。
據格力電器2015年財報顯示,生活家電和其他品類營收分別為15.2億元和26.9億元。這也是格力電器上市20年來首次出現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局面。業內分析稱,這主要由于占據格力電器總營收的85.65%的空調業務營收同比下滑29.48%,但其他部分營收過小,導致其對沖空調下滑風險能力較弱。
造車遇阻無疑讓格力電器多元化探索又徒增變數。奧維云網助理總裁張彥斌指出,空調行業“天花板”漸顯,對于格力集團來說,多元化轉型屬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董明珠在此前的臨時股東大會上也毫不諱言,格力電器近13%的凈利潤率、空調市場約40%的市場份額想再覓增長空間確有難度,“再有增長空間也不大了,是神仙也沒辦法,必須要擴張”。
董明珠控制權被削弱?
在造車計劃遇阻之前,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團職務的消息就已經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據珠海市國資委以及格力方面的解釋,董明珠卸任集團職務主要系規避觸及《關于促進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禁止違規兼職的通知》《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政策紅線。格力電器方面稱,“基于國家的相關規定及本人意愿。”
但事件的關聯方還是讓外界頗多解讀。早在2003年,格力集團和格力電器因“格力”品牌問題發生過“父子之爭”,此后,格力電器險被珠海市國資委賣給外資空調企業開利集團。2012年5月,就在董明珠接棒格力電器創始人朱江洪之時,格力集團向格力電器推舉的4名董事候選人之一的格力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周少強意外落選。而該人選當時也被外界視為是珠海市國資委擬安插進入格力電器以制衡董明珠等方的重要籌碼。
董明珠的掌舵也一度被外界解讀為是市場力量對國資力量的勝利。在艾媒咨詢創始人張毅看來,作為格力電器掌舵人的董明珠與格力電器的第一大股東格力集團(珠海市國資委)本質上屬于利益共同體,只是二者的關系顯得貌合神離。
對于此次卸任,格力電器方面稱,“這是正常的工作變動,珠海國資委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董總(董明珠)工作!”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董明珠卸任集團職務之后,新的格力集團董事長與格力電器董事長圍繞格力電器發展等難免存在分歧、摩擦等,這客觀上造成了董明珠對格力電器控制力的削弱。
而收購計劃的終止,也意味著作為配套募集資金重要內容的員工持股計劃終止。有格力電器內部人士透露,早在10月28日中小股東反對之后,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款項就被陸續退回,距今已十余天。
據悉,董明珠占據員工持股計劃的39.52%,加之目前持有的4429.85萬股,董明珠將持有增發后的格力電器1.05億股,從當前格力電器第十大股東躍升為第五位。(吳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