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業早期的發展都是比較粗狂型的“斂財”探索階段,對于行業規范等來說眾多的企業沒有太多的概念,在行業日益加劇的競爭下,價格亂象也是無可避免,就如瓷磚行業,同品牌在各個建材賣場可能不一,并且還存在較大的落差,故而行業繼續“明碼實價”來規范發展,才能維護良好的品牌形象。
明碼實價是企業責任和形象的體現
建材行業一直存在價格虛高、標價與成交價不符、套餐價格存貓膩等價格問題。而近日,在紅星美凱龍商場,市物價局評出家具行業首批12家明碼實價示范店,并頒發牌匾,12戶商家簽署并宣讀了明碼實價自律承諾書。紅星美凱龍商場區域運營部長說,“目前環境在變,資訊發達以及網購的沖擊,價格日趨透明,明碼實價可以快速取得顧客信任。”推行明碼實價,結合配套的營銷話術和優質服務,一定能形成差異化經營優勢。明碼實價示范店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由此可見,“明碼實價”對建材行業來說,逐漸成為大勢。同時對于瓷磚企業來說,明碼實價是企業責任和形象的體現。
瓷磚價格體系透明是關鍵
“進賣場,最累的是和商家討價還價,最煩的是還要跑不同的賣場比價,太累人了。”有消費者如是說,原來該消費者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原價12萬左右的某見此啊商品,最后花了7萬元錢買到手。
由上述案例可以發現,商家打折促銷、消費者討價還價成了一種習慣,商品的標價完全成了應付國家“明碼標價”規定的一種擺設。價格虛高,討價還價,降低了交易效率,增加了交易成本;消費者議價能力的不同,最終成交的價格也不同,無形中損害了不砍價的消費者利益,這對消費者而言是一種不公平。
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隨著消費者的日趨理性,瓷磚企業若想搶占更為廣闊的商機,亟需確保瓷磚價格體系清晰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