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意強 當持續不斷的價格戰叩開2015年空調市場競爭的大幕時,卻未能阻檔整個空調業“高端化、智能化、個性化”轉型步伐。
作為中國家電最早稱霸全球市場的領域,發展近30年的中國空調業正在美的等領軍企業驅動下,通過技術、品牌、產業鏈的一體化打造,實現從跟隨、超越到領跑的蛻變,讓中國空調站上全球市場的高峰,也夯實了美的在中國和全球空調業的競爭力。
練內功:建立垂直一體化產業鏈
當年,中國空調產業的快速崛起,正是得益于以美的為首的一大批領軍企業,通過“大規模化制造體系建設”確立一席之地后,又快速建立起“核心零部件+整機”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實現從跟隨到領跑的跨越。
成立于1985年4月的美的空調設備廠,從“窗式空調機”的組裝生產起步,并于1990年建立了首批年產20萬套的現代化空調生產基地,拉開整個中國空調產業規模化擴張大幕。
這也讓美的空調率先在生產基地布局實現了從順德走向全國,從中國走向世界的擴張步伐,從全國500多家空調企業中強勢崛起,開啟長達10多年時間的領航之路。在中國市場上,1998年底美的通過收購安徽蕪湖麗光空調開啟全國化布局大幕。此后十多年時間內,美的空調先后在廣州南沙、湖北武漢、河北邯鄲建設工業園。在全球市場上,2008年美的空調在越南建立海外基地,2010年收購埃及Miraco公司32.5%的股權建立美的埃及基地,2011年收購開利拉美空調公司股權成立美的開利拉美合資公司。2012年印度美的開利合資公司制造工廠建成。
當美的于2012年結束空調規模產能上的擴張與布局,轉而進入“核心零部件+整機”垂直一體化產業鏈升級。作為中國空調產業第一家實現從“電機、壓縮機、芯片電路板”等核心零部件,到整機規模化現代化生產的企業,美的空調成功通過這一差異化競爭力,實現了對日韓等外資企業的全面超越,還成功在短短四年時間撬動了變頻空調在中國市場的快速普及。
樹品牌:形成對用戶黏性忠誠度
從高品質產品力的打造,到具有明確個性的品牌力塑造,是最近十多年來中國空調企業提升用戶品牌忠誠度,打造“粉絲經濟”的主動出擊。其實早在進入空調產業初期,美的就率先開啟了“產品力與品牌力”雙驅動模式。
早在1990年美的空調就在香港媒體上投放報紙廣告,率先拉開了空調品牌化運營的道路。而1992年美的空調邀請當紅影星鞏俐出任品牌代言人,更是開創了中國家電產業和空調產業品牌代言的先河。此后的1998年美的空調再度邀請當紅韓星全智賢出任品牌代言人,并完成了在消費者心目中“清新、自然、健康”美的品牌新形象建設。
1998年美的空調銷售規模成功突破100萬套躋身行業前三甲,這也隨即拉開了美的品牌在中國空調產業此后長達10多年的持續領跑道路。2009年到2011年期間,美的空調連續三年蟬聯“變頻空調銷量冠軍”,并在2011年成為中國空調產業第一家實現變頻空調產銷突破1000萬套的企業。這也成功奠定了美的在中高端市場的號召力。
20多年過去了,邀請品牌代言人實施品牌個性化塑造仍然是眾多家電企業常用的手段。不過,對美的空調來說,在明星的品牌化代言之后,又馬不停蹄地開啟以產品的精品化為核心的用戶口碑打造。這也正是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思維驅動下,美的空調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品牌經營變革。
隨著美的空調特有的“美的熊”這一品牌卡通形象深入人心的同時,則是美的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品牌,已經完成了面向市場和用戶從產品力、創新力和品牌力的一系列覆蓋和影響,并不斷探索中國特有的品牌化經營新模式。
求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科技平臺
打造核心科技創新平臺,一直是發展30多年來中國空調產業和領軍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隨著2014年美的空調通過自主創新的“節能技術”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也標志著美的空調已經完成了從精品空調到核心科技創新平臺一體化能力建設。
過去30年來,以美的為首的空調領軍企業對于技術的渴望從未停止腳步。早在1991年夏天,馬軍博士到美的“博士下鄉鎮”就引發媒體關注。1993年美的與日本東芝在家用空調上達成技術合作,并于2004年與東芝成為全球戰略伙伴。在1998年收購東芝萬家樂進軍空調最核心部件壓縮機領域后,2008年美的又吸引了全球首臺空調發明人創辦的開利公司,雙方最終在家用及商用空調上達成戰略合作關系。
正是在技術創新上堅持不懈地投入,讓美的空調在2012年推出了劃時代的“一晚低至1度電”節能新品,掌握了0.1W待機、0.1HZ超低頻運行、正負0.1度溫度精控等三大核心技術。這也讓美的空調成功在互聯網時代以“空氣智慧管家”戰略實現再次搶跑,推出了包括兒童空調、廚房空調、智能空調、制冷王、制熱王等一系列個性化定制產品,并實現了從空調向空氣的跨越。
2015年被行業專家評價為“有可能是中國空調業最艱難的一年”,而美的空調從市場戰術層面,通過“以舊換新”激活存量市場謀求新的增長空間,在產品戰略層面則通過“用戶需求細分、產品差異化”為空調業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