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GPT4幾次交涉后,多少有些疲憊,它的“不靠譜”和熱度都讓我樂此不疲、痛并快樂著。沒辦法,熱度太高不蹭不好意思。魚逝,想到了這些年家電圈奇奇怪怪的謠言,是時候讓GPT4出來破譯一波了,當然我會做以校正與解讀,說實話,有些謠言不知道其真相,真的會被焦慮情緒“搞死”,閑話少敘,直接進入正題!
經典謠言1:家電輻射能致癌?

銳評:不得不說,大數據還確實是GPT4的強項(我并不想提邏輯能力和技術中立問題),內容在表述方面已經算是比較全面了,我接下來再展開講講這個魂牽夢繞大家好多年的謠言。
首先要明確的是,家電產品存在輻射是事實。一般輻射大致分為兩種:一是電離輻射,二是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一般應用領域有核輻射、醫院中的X光、CT等等,其輻射量大概在0.1~0.5mSv,單說這個劑量也不足以致人死地或者致癌,但考慮的安全問題在做檢查時還是要穿上防護服,尤其母嬰人群,還是多注意身體可能帶來的健康威脅。
而非電離輻射包括紫外線、可見光、家電系列產品、手機電腦等,它們所產生的電磁場能量是非常低的,相對于CT、X光相差萬倍,所以這些產品不足以對人的身體造成影響,當然盡量避免使用也是一種選擇,不過我們生活的地球、乃至太陽、宇宙射線都存在著輻射能力,比如常聽說的在太陽下暴曬會增加白血病幾率的新聞,所以人是離不開輻射的,拋開劑量談毒性確實是耍流氓行為,在比較微量的輻射環境下是不能對人造成傷害的,不要販賣焦慮。下面我也匯總了一個與家電產品相關的輻射等級表格,大家參考著食用。

經典謠言2: 電水壺產生的水垢飲用后會患結石?

銳評:又開始經典薛定諤了,這里對GPT4不作過多解讀了,我直接解讀下這個謠言算了。
我國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明確記載了對于自來水的總硬度(以碳酸鈣計)不超過450毫克/升、溶解性總固體的不超過1000毫克/升。符合規定的情況下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類物質,進入人體后部分會被分解,無法分解的部分也會代謝成便便排出體外,而結石的形成是草酸鈣、磷酸鈣在體內濃度高情況下形成結晶,無法從尿液中排出所致,本質上是兩回事,所以不用太過擔心。另外多喝水是有助于草酸鈣、磷酸鈣的排出,甚至對結石的發生有防御效果,所以千萬不要再有顧慮了。如果覺得水垢影響飲用的口感,那就多刷水壺內壁或者飲用礦泉水,或者購買凈水裝置,都可以解決類似問題,千萬不要給自己增加焦慮,沒必要。
經典謠言3:低糖電飯煲可以幫降血糖嗎?

銳評:這波經典謠言的解讀大體上也沒什么問題,還告知了應該咨詢醫師或者讓專業的從業人員,就是沒有對細節做更好的補充,沒辦法,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就在這里,接下來筆者做以補充。
“飲食抗糖化”這個說法沒記錯的話是在一些種草APP上開始流行起來的,除了會安利一些抗糖化的美妝產品之外,低糖電飯煲這種剛需家電也出現在了其中,主打一個養生健康,甚至被稱之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看過網上一些評測和專家解讀的用戶應該知道,諸如此類的產品其原理是通過過濾部分米湯,從而幫助減少米飯中的還原糖含量,從數據上來說確實有所降低,但是,減少了食材的還原糖不并代表攝入食物后產生的血糖含量有所減少,因為人在使用含有淀粉類或是葡萄糖食物時,經過胃部后都會使血糖升高,并不會因為攝入較少的糖量就會減少血糖的上升或者血糖的衰弱,如此一來產品的賣點就變成了智商稅,另外被過濾掉的米湯中含有的營養物質也流失掉了。
我們來看下面來自“老爸評測”的一組數據:
從圖表1中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被測血糖人員的數據,脫糖米飯(藍線)和正常米飯(橙線)的升糖降糖曲線沒有明顯差別,另外在降糖的速度上,脫糖甚至還比未脫糖的降的慢。另外,在圖二中的食物GI值(血糖生成指數)上,脫糖米飯還比正常米飯高出了2個點,這純純的將用戶的智商踩在地上摩擦。大家還是關注一下普通電飯煲比較實際。
寫在最后:
雖然GPT4在商業上有著無限潛能與價值,但實際應用層面有待進步。本次測試可以說完全將維度降低致大數據層面,如果儲備的數據足夠準確,那么必然輸出的文字是沒有差池的,不過目前來看準確度能夠維持在80%左右吧,需要優化的地方還是要繼續優化,當然該夸的地方還是要夸一下,GPT4內容儲存能夠幫到用戶進行部分辟謠,即便拿不準的地方也會提示咨詢專業人士,給點個贊吧,另外我還是想問,視覺輸入功能啥時候能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