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暴力事件頻發,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多個地區與巴勒斯坦人發生沖突并造成傷亡。已有超過30名巴勒斯坦人在沖突中喪生。
與此同時, 1月29日晚,伊朗中部伊斯法罕市的一個軍事設施發生了強烈爆炸。據共和國國防部稱,用炸藥襲擊四軸飛行器的嘗試沒有成功。伊朗駐聯合國大使稱,初步調查顯示,以色列應對伊斯法罕無人機襲擊事件負責。
在俄烏戰爭未平息的當下,中東紛爭再度燃起,國際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化。
中東家電市場:商機一直在等待有心人挖掘
中東地區一般泛指西亞地區,其中包括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等國家。由于位于“兩洋三洲五海”,中東長期以來一直擔任著歐亞大陸重要交通樞紐的位置。雖然小型沖突不斷,但是得益于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石油資源,以海灣六國為代表的中東國家依然成為了發達國家。以去年世界杯東道主卡塔爾為例,據統計,卡塔爾2021年人均GDP為68581美元,遠超發達國家最低標準線。
人有錢,自然會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消費需求也就跟著產生。據了解,在中東地區,也有“家電四大件”一說, 分別是空調、洗衣機、冰箱和熱水器。在阿拉伯地區,結婚需要花3750到8750美元,新娘的家人除了需要新郎能在新家買得起地毯和金子制品,準新郎必須給新娘“shabkah”,通常是一種金子制成的禮物,同時也要求家用電器配備齊全,如滾筒洗衣機、空調、冰箱、熱水器以及廚房電器等。
自上世紀以來,日本家電率先發現中東的家電商機,其市場占比一度超過50%;隨后就是歐洲家電企業,其市占比在一些主要中東國家一度達到25%;稍晚些到來的就是韓國家電企業,通過與前兩者的競爭,韓國家電產品也在中東市場站穩腳跟。
至于為何中東家電市場大多是外國品牌,有業內人士表示,與歐美國家相比,中東國家的技術發展與儲備仍處在初期階段,暫無本土的成熟消費電子品牌。因此,消費者更愿意嘗試外部的新品牌、新產品。
如今,隨著“中國制造”的興起,中國家電企業也把目光投向了中東家電市場。例如,海爾智家早在1998年就進入中東市場;創維黑電、白電也先后進入中東市場;海信集團目前在中東非擁有南非和迪拜2個分公司,以及埃及、北非、沙特等5個辦事處;TCL于2004年進入中東市場,其TV品類在卡塔爾的銷量市占率達26%;美的在中東地區中央空調市占率位居前列,在城市多哈有多個標桿地標項目都用應用了美的中央空調……
有專家稱,中東和非洲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市場,為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潛力。據統計,2022年1-10月,中國向阿拉伯聯盟22個國家,出口彩電的金額同比增長29%,出口白色家電的金額同比增長11.21%。
不過,中東家電市場也有一些領域等待中國家電企業去挖掘。
首先是廚電市場,據 Statista 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2023 年中東非洲炊具市場規模將在 2023 年達到 28 億美元,中東地區的家用炊具市場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高速數據網絡的持續推出和模塊化廚房的日益普及是預計將鼓勵中東地區采用物聯網設備的一些因素,例如家用烤箱,該地區的家庭消費者偏好選擇多功能烤箱,因此當地的多功能烤箱通常以高價出售。
此外,節能廚房電器的推出以及對包含傳感器的遙控廚房電器的需求不斷增加,對市場的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小型廚房電器部分包括榨汁機、攪拌機、研磨機、灶具/爐灶、炊具、水壺、咖啡機等,預計該細分市場在預測期內的年增長率最高。其中,沙特阿拉伯是小型炊具購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小廚具正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需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伊斯蘭文化和過去游牧文化的影響,當地民眾大多以烤馕、面餅等作為主食,因此廚房機械和手動攪拌機需求量不小。這些設備可以幫助人們簡化一些步驟,包括揉捏、面團制作等。
其次是熱水器市場,即使是每年有長達6個月高溫的中東地區,秋冬季節的溫度最低也可達13度。例如沙特阿拉伯冬季平均溫度是13℃ ~ 25℃,早中晚溫差大,因此家家戶戶除了必備空調以外,電熱水器的需求也非常大。數據統計,到2021年,中東熱水器市場規模超過17億美元,預計從2022年到2030年,年增長率將超過 7%。
在中東熱水器市場中,蓄水式熱水器比非蓄水式熱水器更受歡迎,因為前者的維護和維修成本更低。然而,非蓄水式熱水器也預計在未來幾年得到進一步的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建筑商預計將開發非蓄水式熱水器,因為他們具有即時加熱的功能,更高的能源效率和更低的空間需求。目前30.1升至100升電熱水器在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因為消費者傾向于此系列產品。統計顯示,中東地區家庭平均用水量在60-90升之間,這是消費者選擇購買此類熱水器的一個因素。
未雨綢繆方能火中取栗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國際動蕩變革加劇,世紀疫情陰霾未散,地緣政治形勢又趨緊張,全球糧食、能源、債務危機同步顯現,各種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彼此交織,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加劇,人類和平發展面臨空前挑戰。種種因素對于中國家電出口而言,既是危機,又是商機。
首先是危機,由于國際局勢動蕩,2022年,中國大陸對外家電商品出口貿易額約為5,681億人民幣,與2021年相比,出口貿易額下降了10.90%,家電出口占中國大陸商品出口貿易額的比下降至2.37%,低于2020年的占比水平。
像當前國際關注焦點的中東地區,就曾有多個傳統大國被卷入戰爭或發生內部動蕩、導致居民收入乃至生命安全嚴重受損;而海灣國家的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對石油產業依賴度極高,油價波動極易造成國家經濟的震蕩。這對中國往中東家電出口的穩定性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有專家警告稱,如果不能針對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結合技術進步的手段對家電商品的生產和營銷進行能力提升和效率優化,從長期的角度看,中國大陸家電商品制造業和出口貿易也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并出現持續性的衰退。
不過,危機中也蘊含著商機。由于能源危機,去年1-10月中國對歐洲出口加熱器超4600萬臺,增幅達14.7%。同時,得益于RCEP實施的紅利持續釋放,中國對東盟和大洋洲出口家電繼續保持高增長率,出口成績亮眼。1-10月,中國對東盟累計出口家電金額為101.3億美元,同比增長17.1%,處于穩步增長態勢;中國對大洋洲出口家電金額為27.7億美元,同比增長19.0%。
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在中國家電市場飽和的大環境下,“走出去”已經成為了企業尋求增長的必選題之一。但海外市場環境更加陌生、復雜而且多變,家電企業只有未雨綢繆,方能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