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GfK中怡康推總數據,2022冷年,線上市場家用空調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為2219萬臺和65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0.5%和5.0%;線下市場家用空調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為2138萬臺和846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9.2%和12.2%。
空調企業在2022年過得十分艱難,大部分空調企業都在希冀,在防控措施放寬之后的2023年,是否能夠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不過,即便市場普遍下滑,空調行業在2022年還是出現不少新的變化。當我們總結今年所獲取的經驗,必然會為來年帶來新的增益。
新風空調的火熱:萬策盡之后的無奈之舉
綜合分析來看,2022年空調市場的不景氣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是中國居民在金融消費行為中日益保守化,“多存款+減負債+少消費”日漸流行,這是導致2022冷年家用空調市場規模下滑的主要原因。對于疫情的擔憂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中國民眾更多選擇存款而不是消費。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2年1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1月住戶存款增加2.25萬億元,而企業存款才新增1976億,差距很大。
其次是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向家用空調市場傳導,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國100個大中小城市的房價進入普跌狀態,大開發商利率在4%左右,民營開發商在5%以上。沒有新房,那么家用空調的安裝需求自然會驟減,這是作為房地產市場下游的空調行業所無法避免的。
最后就是產品的同質化問題,目前,主流空調都已披上智能外衣,再加上變頻、定頻、風冷、直冷等等概念的炒作,空調產品在價格、外觀、技術、工藝和服務等方面的差異性卻越來越小,排他的優勢也越來越少。如果不從外形、功能或者結構上入手進行創新,市面上的空調產品都會顯得大同小異。
最后,空調企業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們提出的新概念空調——新風空調身上。
在空調企業的宣傳中,新風空調是擁有“新風”功能的空調,但實際上根據行業專家的調查,新風空調的“新風”功能,只是通過進風口把室外的空氣抽進來一部分,經過一些簡單的過濾,通過本機自帶的壓縮器制冷、制熱后送到室內,回風口則將室內污濁的空氣吸回去,進行室內循環凈化。同時,新風空調抽入室外空氣,是一個向室內增壓的過程,當室內壓強等于或高于室外時,就在房間和空調機中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無法達到室內外空氣循環的效果。
相比之下,真正的新風系統則是外循環系統,采用高風壓、大流量風機、依靠機械強力由一側向室內送風,由另一側用專門設計的排風機風口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強迫在系統內形成新風流動場。在送風的同時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過濾、消毒、殺菌、增氧、預熱。
然而,據Gfk中怡康數據顯示,2022年新風空調量額同比增長率分別將達到83.0%和57.9%,預計2023年新風空調仍將高速增長,量額同比增長率分別達54.0%和41.7%。
一方面,企業的“病毒”式宣傳的確起到了作用。疫情下帶來的“健康焦慮”讓消費者更加關注空調健康,而主打空調健康的新風空調更是直擊這些消費者的好球區。
另一方面,空調企業下架部分普通空調產品,導致消費者只能在新風空調中選擇,其銷量自然往上漲。
不過,新風空調的成功的確讓企業看到新的發展方向。與此類似的還有新冷媒、智能化、健康凈化等等,近年來各個空調企業之所以對細分賽道尤為關注,根本原因之一是因為在市場整體層面看不到規模化飛躍的空間。各個細分產品較低的歷史存量和普及率,襯托出了漂亮的同比增幅。不過遺憾的是,行業人士認為,這些并不能撐起整體市場的規模天花板。無論是從哪個方面看,空調行業實在是找不到樂觀的希望,看看糾結曲折的房地產行業,看看仍然在高位徘徊的大宗材料的價格,還有在2022年陡然下滑的出口市場,已經習慣增量紅利環境的空調企業,當寒意陡然而來時,不適應是必然。
2022的新變化
雖然空調市場前景不佳,但是在今年,空調市場內部需求結構也發生劇烈變化。據GfK中怡康測算,2021年,家用空調市場替換需求占比達到61.0%;到2025年,替換需求占比將達到68.0%;到2030年,替換需求占比將達到76.6%。有替換需求的購買者更加了解產品,對產品的品質和功能要求更高,這會促使空調市場進入品質時代。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空調的價格結構預期正在提高。GfK中怡康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掛機、柜機、家用中央空調的預算值分別為4252元、8369元、35583元,相比消費者購買的價格分別提高了19%、7%、26%。其中,消費者對掛機、柜機、家用中央空調的預算分別為5000元以上、9000元以上、3萬元以上,而且這些價格區間的產品銷售比例也在大幅提升。
在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需求愈加旺盛的前提下,廠商也在向高端化轉變。據GfK中怡康線下月度零售監測數據,2022冷年,4000元以上掛機在線下市場的零售額份額達到27.3%,相比2021冷年提升了7.0個百分點;2022冷年,超過1萬元柜機在線下市場的零售額份額達到23.7%,相比2021冷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
最后,還有一個較為利好的信號來自于房地產。
為了減少房地產企業“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經營模式出現的風險。近期,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提出16條金融舉措。同時,銀保監會、住建部、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于商業銀行出具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有關工作的通知》,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合理使用預售監管資 金,防范化解房地產企業流動性風險,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種種政策都在表明,房地產觸底反彈估值回歸的可能性較大,而作為下游的空調市場或許也會迎來一個回暖的小高潮。
家電網主編李韜認為,雖然未來家用空調市場可能依然是傳統的、失速的,但是2022年中依然有許多閃光點出現。與其執著于搬弄噱頭,售賣華而不實的空調產品,不如推動自身結構高端化、布局新時代家居的新場景。只有切身調查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為消費者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空調產品,才能成為接下來2023年家用空調市場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