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家庭清潔機器人可謂是熱度不減。但今年以來,伴隨掃地機器人行業頻繁被提及的關鍵詞卻是增長停滯、銷售不如意。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掃地機器人零售額57.3億元,同比增長9%,但零售量201萬臺,同比下滑28.3%。很明顯市場出現了價增量減的情況,表面看行業風口似乎已過,事實果真如此?
實際上,行業到了大浪淘沙的階段。此前,掃地機器人賽道大火,且當時的入門門檻低,一時間眾多玩家入局,渾水摸魚的企業不在少數。彼時行業規模野蠻生長,產品卻伴隨著“人工智障”、“智商稅”的質疑聲音。如今,技術壁壘不斷增高,沙子被淘掉后,沉淀出來真正有實力的企業,由“兩超多強”+ 傳統綜合家電巨頭組成的行業布局也基本成型。兩超分別是上市公司科沃斯和石頭;多強則是指云鯨、追覓、小米等;美的、海爾、格力等老牌家電也紛紛入局。各個品牌群雄逐鹿,同時產品不斷技術升級、趨于高端化,市場也更加“內卷”。從某種角度來看,行業似乎擺脫了以往魚龍混雜難以篩選的局面,開始重獲新生。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滲透率依舊不足5%,相比美國的15%,德國的8%,仍處于較低水平。外加不愛做家務的年輕人已經成為消費主力軍,可以說長期需求仍然存在,市場依然有很大潛力。
因此,看似風口已過,背后實際是真正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在各自角逐。消費者無疑會得到更好的產品和體驗。行業“后起之秀”AI家庭機器人公司趣飛推出的新品Viva實時自清潔機器人洗地機就是一個佐證。
作為業界第一臺機器人洗地機,Viva 與市面上常見的“二人轉”掃拖機器人不同,它創新采用滾筒洗地的方式,壓洗刮吸一次搞定所有干濕垃圾,配合4000Pa的大吸力可將地面上的臟污統統清理干凈,而且不留水漬。機器人還自帶凈水箱和污水箱,清潔時,凈水箱中的清水會實時沖洗滾筒,自清潔刮條在清水的配合下高速轉動,能刮掉滾筒上的污水并通過大吸力吸進污水箱中,讓滾筒隨時都能保持干凈。如此可謂是一箭雙雕,不僅可以清理干凈地面,還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這些功能對于清潔中式烹飪所造成的的地面污染更加適合,也是更為合理的清潔解決方案。清潔后,機器人會回到基站進行深度清潔,基站將自啟動45℃熱風烘干滾筒,霉菌和異味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免去消費者之前要手洗拖布的困擾。此外,還有全程自動補水換水、自動過濾干濕垃圾等功能,讓“解放雙手”不再只是一句空話。
對于濕拖這一點,也許有消費者認為只要清潔產品的水量大就能擦干凈。其實濕拖的水量控制需要非常精準,在有足夠水分浸濕污漬的同時還要避免拖地后留下水漬;遇到地毯時,更需要避免打濕地毯造成污染。Viva機器人洗地機沿用趣飛特有的“AI雙目視覺+3D-SLAM”前沿技術,除了能實現高效導航和精準避障外,還可AI識別番茄醬、果汁、醬油、咖啡等多種污漬,并根據污漬情況,自動匹配清潔方案。針對重污區,Viva會自動加大吸力和水量,反復洗地三次,確保將污漬清理干凈。不僅如此,Viva亦可自動識別不同地面材質,根據不同材質啟用不同的清潔模式,干掃模式下增強壓力為地毯吸塵,洗地模式下避開地毯清洗地板或地磚。
走到臺前的是Viva機器人洗地機,背后是趣飛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支持。資料顯示,趣飛2016年成立于美國硅谷,在硅谷、北京、深圳、南京均組建了辦公室,核心技術人員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密歇根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普渡大學等世界名校,并曾服務于Apple、微軟、英特爾、Magic Leap等頂級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哲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博士畢業于紐約州立大學,曾為微軟機器人產品領隊算法工程師。和行業龍頭及傳統綜合家電巨頭相比,趣飛在掃地機器人、洗地機器人市場屬于“后起之秀”,卻是第一批出海的AI家庭機器人公司,在海外市場能夠同時在產品線和銷售渠道體系布局上和iRobot平分秋色,并保持技術領先。值得一提的是,與國內其他采用“激光雷達”或“激光+視覺”解決方案的各大掃地機器人頭部品牌不同,趣飛堅持純視覺解決方案的技術路線,堪稱家庭清潔機器人中的“特斯拉”。
雖然目前的產品以掃地機器人、洗地機器人為主,但這些清潔產品僅僅是趣飛的市場切入點。這家公司最終的愿景,是通過AI家庭機器人作為移動平臺和AIoT hub,承載起家庭環境的感知、連接和交互,進而通過硬件/軟件+服務/數據的商業模式,打造AI家庭機器人生態,用有溫度的產品和更友好的體驗,幫助消費者更好地回歸生活本身。
趣飛提供給消費者的,并非冷冰冰的清潔工具,而是真正適用于家庭的AI機器人;并非參數的堆疊,而是真正解放雙手的體驗和更高質量的生活品質……正如創始人兼CEO張哲所說:“對于消費者來說,他不用時刻記得那些內在科技,他只需要感受到這臺產品帶給生活的樂趣和生活質量的提升。”而這恰恰需要對消費者需求更深刻的洞察,以及自身“更有意義的創新”,從而突破科技邊界,將創新科技變成產品并服務于人們的點滴生活。
行業無意義的“卷”,不是方法更不是目的,企業必須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解決消費者實際使用過程中的痛點,不簡單虛有其表追求參數的疊加,方能贏得用戶和行業的認可,讓企業和行業長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