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機構輕易是不會給企業開罰單的,一旦開出就意味著事情的重要性絕非一般。這次監管部門給阿里開出“二選一”涉嫌壟斷的處罰,是對未來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未雨綢繆。
華亭||撰文
4月10日,這個周末不平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做出行政處罰,責令阿里巴巴集團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其2019年國內銷售額4557.12億元4%,計182.28億元。這是國內迄今為止對企業開出的最大反壟斷處罰。
家電魂認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做出行政處罰,并處以182億元的罰款,是對平臺內廠家、商家和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切實保護,也有利于對平臺經濟長遠合規健康發展。
家電廠商苦“二選一”久已
在家電魂看來,平臺經濟經過快速野蠻生長后,暴露出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其中依靠壟斷來維持不平等競爭,對平臺經濟自身發展已經構極大地成負面影響。從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角度考慮,依法規范與支持發展并不矛盾,而是雙輪驅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曾記否,家電廠商受到平臺不公正的對待已久,市場幾大互聯網平臺為了廠商資源,憑借平臺商與廠家不對等的地位,給廠商設定了類似“二選一”的規定,一旦廠家與其他平臺合作,或者是在其他平臺進行促銷活動,就必定會受到來自平臺方以各種手段的打壓。
2019年,某品牌遭遇到了在天貓平臺上搜索異常的情況,致使該品牌在618期間在天貓平臺銷售幾乎癱瘓,造成了巨大的經營損失。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該品牌與其他平臺進行了合作,故而遭受到天貓在技術手段上的刁難。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家電行業屢見不鮮。中小企業體量小,在新興渠道面前顯然沒有抗拒的能力,甚至像蘇泊爾(002032,股吧)、美的、九陽等規模家電企業也曾受到過類似的遭遇。網上曾經瘋傳過““蘇泊爾、美的、九陽等三家電器企業要撤出拼多多”的傳聞,其原因不就是“二選一”嗎?
令人生畏的是,2019年阿里與拼多多“二選一”爭議中,阿里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竟然表示,“二選一本來就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良幣驅逐劣幣。”如此為“二選一”貼金,不僅是厚顏無恥,也令家電企業在選擇渠道上有所顧忌?
渠道變革迎來規范發展期
家電行業正處于傳統渠道與新興渠道變革的關鍵時期,渠道選擇對于家電廠商來說極為重要。怎樣選擇,關乎到企業未來能否健康發展,甚至企業的生死存亡。如果,平臺商總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來打壓廠商,廠商在渠道選擇上怎能全盤托付新興渠道呢?
事實上,在國內線上平臺發展的近10年中,是經過了跳躍式、爆發式的增長,幾年間平臺規模就超越了傳統渠道,形成了明顯的市場支配地位。并且依托這樣的市場地位來獲取競爭優勢,損害的卻是絕大多數廠商和消費者的利益。
此次,國家市場監管部門的處罰非常及時,是對阿里體系內還一直認為的“二選一”是正常市場行為的有力駁斥,也是給長期爭議的“二選一”的對與錯定了性。今后那個平臺再敢明目張膽地推行“二選一”必將受到監管層乃至市場各方的同仇敵愾。
聚焦家電市場渠道變革,以平臺商為代表的線上渠道已是新零售的主要渠道,任何家電廠商的健康發展,都已離不開借助這一渠道。也正是因為如此,監管部門才會下決心進行嚴格規范。新興渠道不能再像以往那樣依靠盤剝、壓榨廠商來推動自身的高增長快發展。
未來的家電渠道,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該是供應商是平等的社會地位。只有相互之間的扶持、善待,才能實現共同發展。線上平臺要想維持主渠道的地位,只想一味地單一獲利,而不是共同發展的話,這樣的渠道將是短暫的,是沒有長遠前景的。
可以預見,182億元的罰款會令“二選一”這樣的霸凌行為有所收斂,但是靠一次處罰就能夠徹底杜絕陋習是不現實的。一些依靠壟斷地位行使的不法行為還會在利益驅動下時不時出現,不過廠商就有了抗爭的依據和勇氣。
不過,未來市場需要平臺商、零售商、廠家等各個方面共同來維護合理的渠道價值,這樣新零售才能在和諧中真正發展起來。否則,會在資本逐利驅動下,會把渠道變革引向歧途。而這次監管部門的處罰恰好是在這樣關鍵時候,顯得意義更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