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上海證券,彭毅)
一、2021行業回顧: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家電板塊承壓
1.1 板塊回顧:供需端多重不利因素壓制,2021 年家電走 勢偏弱
受多重因素拖累,2021家電板塊整體走勢不佳。截至 2021 年 12 月 20 日,上證指數漲跌幅為 3.47%,滬深 300 指數漲跌幅為 -6.35%,創業板指漲跌幅為 12.35%,家電板塊漲跌幅為-23.31%, 領跌所有申萬一級行業。
各細分板塊普跌,白電跌幅居首。從細分板塊來看,截至到 12 月 20 日,白電漲跌幅為-24.24%,黑電漲跌幅為 9.83%,小家電跌幅為 9.83%,廚房電器漲跌幅為-11.47%。白電因與地產后周期聯性較強,市場擔憂房產政策等不確定性因素,疊加原材料上漲、 海運運力緊張、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影響,業績波動性較大,板 塊跌幅位居家電所有細分子板塊首位。

1.2 原材料上漲,終端傳導存在時滯,家電盈利能力承壓
受原材料短缺、限電等因素影響,家電生產成本處于高位。年以來,鋼、銅、冷軋板等家電主要大宗原材料價格盡管短期有所 回落但整體高位運行。截至 2021Q3,空調/冰箱/洗衣機成本指數漲 幅高達 3.5%、19.9%、27.1%,家電企業成本壓力高企。21Q2 原材 料漲幅最為明顯,成本指數漲幅約占前 3 季度的一半。因成本從上傳導到制造端存在時滯,家電企業在 21Q3 收入整體收窄,業績 受較大拖累。
產品升級優化,家電均價普遍上漲。截至 12 月 20 日,大家電 中彩電終端均價同比漲幅最大近 28.76%,洗衣機最小約 6.59%;小 家電因芯片及海運漲價潮導致掃地機器人均價同比漲幅高達 41.98%。
預期原材料價格有望回歸到合理區間。2021 年 10 月保供穩價 政策落地,銅鋁價格已呈回落態勢,生產成本壓力逐漸釋放,國內 疫情的精準管控使家電制造業的產能也穩步恢復。未來隨著對商品市場監管力度加強、國家保供穩價措施的持續見效,原材料將逐步回歸合理區間,家電企業成本壓力將得到緩解,盈利能力 將有所改善。

1.3 Q3 地產銷售景氣度下行,廚電等受地產后周期拖累
上游地產預期悲觀,大家電需求走弱。國內圍繞“房住不炒”, 地產調控系列政策持續高效執行,商品房銷售、竣工、開工等數據 均逐步走弱。家電行業為地產后周期行業,新增需求受到部分拖累。 2021Q3 以來,地產嚴控導致的商品房銷售、二手房成交快速下降 均對大家電剛性需求部分有抑制,全國商品房住宅銷售額增速連續 8 個月減少,9 月增速下滑至 17.8%,10 月下滑,商品房住宅 銷售額增速同比下降 4.3%。2021 年 10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同比 下降至 12.7%,相關性較強的白電、廚電市場需求下行。
政策環境改善,穩定市場信心。首提促進房地產行業良性循環。 下半年,地產銷售、拿地、融資端均呈現不同程度的降溫,相關門密切關注并積極發聲。1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加強預期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廚電、白電等必選家電 品類銷售額的長周期增長驅動力為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地產銷售與 竣工波動成為短期驅動家電行業增量因素。

1.4 海運緊張,21Q4 有所緩解
海運運力緊張,家電出海遇阻。家電出海主要運輸依靠于海運, 2021由于疫情等因素,家電制造行業受海運費用上漲影響較為顯。受蘇伊士運河擁堵、洛杉磯港口擁堵、深圳鹽田港疫情、寧波 舟山港疫情等國內外海運危機影響,集裝箱用箱緊張,海運費成本 不斷增加,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不斷上升。海運周期增長,航線到離港及收發貨服務準班率近兩年持續下降,對內庫存積壓得 不到釋放,對外海運費率飆升,海外貿易成本居高不下,對業績形 成掣肘。海運成本高企對家電企業出口造成較大影響,成本壓力大。從 2021 Q3 開始,海運價格高位企穩,運力短缺跡象有所緩解, 前期積壓的貨物有望逐步恢復正常出貨節奏,運力緩解有望增厚家 電出海盈利能力。
1.5 估值大幅下移,業績邊際改善,配置價值凸顯
估值回落到歷史較低位置,配置優勢凸顯。截至 2021 年 12 月 22 日,家電行業 PE 為 17.50X,處于歷史較低位置。白電、廚電受 地產后周期因素拖累,估值處于極低位置。小家電因滲透率快速提 高,成長性較強,板塊估值較為穩定。伴隨外部短期擾動因素退卻, 預期明年市場估值有望繼續上行,家電板塊配置性價比凸顯。
再提“家電下鄉”政策,利好白電、廚電龍頭和小家電。2021 年 12 月 8 日,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在國務院政策例行 吹風會上表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家電更新行動,實施 家具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 新換代”。剛需類家電更新將以高能效為主,白電龍頭有望受益。 另外,前兩輪“家電下鄉”政策補貼品類以剛需類大家電為主,“共 同富裕”政策與消費升級趨勢,預期將帶動可選家電加速推廣滲透。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雙碳”政策背景下,如果推出新一輪家電補 貼政策,有望側重于淘汰現有高耗能類的家電產品,推廣節能且高 能效類產品,有利于布局結構優化的龍頭家電企業和優質零部件公 司。

二、長期趨勢:品類創新、多元化、品牌出海
家電板塊供給整體平穩,創新品類、跨領域與全球化為行業帶 來新生活力。傳統家電品牌及資本加速布局清潔電器、集成灶、美 容個護儀器等高增速、低滲透率細分賽道,智能家居生態也日漸成 熟。依托新能源等政策導向,家電產業鏈也不斷進行多元化跨領域 布局新能源賽道。中國家電企業憑借制造能力和管理優勢,不斷加 速出海,將業務擴展至北美、歐洲等市場。
2.1 細分賽道新品層出不窮,創新品類推動行業擴容
創新品類為賽道帶來結構性機會與增量。近兩年,以掃地機器 人為首的清潔電器、智能家電、集成灶及個護小電如美容儀等創新 電器品類推陳出新節奏加快,新品牌不斷涌現。隨著消費者逐漸年 輕化及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費觀念發生轉變,“高端化、智能化、 多元化”成行業關鍵詞。
根據《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智能家居已成家電行業重 要的發展方向,除了小而精的單品類創新家電企業之外,傳統老牌 家電企業也紛紛加碼布局智能家電,為家庭提供健康、醫療、養老 等方面的支持。石頭科技在清潔電器領域不斷投入創新力量,2020 年全年研發費用為 2.63 億元,同比+36.30%。海爾 2020 年全年研發 費用為 68.6 億元,占其營收 3.3%。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集成灶、掃地機器人及洗地機累計銷售額同比分別 增長 33.06%、28.77%及 375.25%。2021 年 4 月 16 日,海爾成立全 資子公司海爾家庭人工智能,提供家庭智能機器人、可穿戴智能設 備等服務。

2.2 跨界新能源,產業鏈競爭優勢延展
優質家電零部件企業出現進軍新能源行業熱潮。國內家電龍頭 為擺脫自身產業生命周期束縛,跨領域輸出自身優質制造能力,在 供應鏈上下游擴充業務并不斷布局新興賽道,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2020 年,TCL 科技收購中環股份加碼光伏新能源,長虹新能源 在綿陽投資約 20 億元設立鋰電池基地,進入高端鋰電池研發及智 能制造賽道。美的與以熱交換器、電路控制和環境電器為主要產品 的德業股份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德業股份一年內股價漲幅超 6 倍。 2021 年 4 月,海立股份旗下的海立馬瑞利控股有限公司啟用新能源 汽車熱管理系統,充分利用其母公司在汽車零部件生產領域及汽車 空調壓縮機和空調系統業務,以及全球一流的研發能力和客戶資源 的優勢,發揮協同效應,開拓新興產業布局。2021 年,公牛集團也 積極加入新能源行業,加快發展新能源電連接業務。(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3 國內市場供需平衡,家電外銷成為新藍海
家電出海尋求增量市場,自有智能創新品牌海外表現亮眼。截 至 2021 年 11 月底,家電出口數量始終保持小幅增長。智能掃地機 器人品牌科沃斯由于提前搶灘布局中東、南半球、及西亞等新市場, 截至 2021 年 11 月底,科沃斯較年初漲幅超 87%,超越美大、海爾 等老牌龍頭企業,成為家電板塊中漲幅較大的企業。受益于重點發力的美國、歐洲及東南亞消費能力較高的市場,石頭科技 2020 年 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實現增長 221.33%,占總收入比例為 41.2%。根 據 Google Trend 數據顯示,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石頭科技的影響 力已經超越全球龍頭品牌 iRobot。美的集團新增海外自由品牌銷售 網點已超 1.8 萬家,海外業務上半年收入約 740 億元,同比+19.6%。 公司將進一步推動全球業務布局,優化供應鏈,發展創新產品,鞏 固海外市場。
三、白電:盈利受損明顯,高端化勢能延續
高基數與原材料成本壓力導致白電盈利受損,高端化轉型與海 外擴張打開新的增長曲線。高基數壓力趨于緩解,大宗商品最悲觀 預期下將維持高位橫盤,航運價格有所好轉,消費升級背景下白電 企業不斷進行高端化、套系化轉型,預期在存量市場上將帶來換新 需求。與此同時,家電龍頭企業不斷通過收購整合海外品牌,進行 海外市場擴張。品牌、渠道、運營、研發、供應鏈及組織管理多維度底層綜合能力較好的白電龍頭企業,擁有較強的護城河優勢有望 不斷穿越周期。

3.1 均價提升推動盈利改善,新風空調成 21 年關鍵詞
中高端品牌推動均價提升,新風空調陸續上市。奧維云網數據 顯示, 21W1-W50 空 調 線 上 線 下 零 售 均 價 分 別 同 比 增 長 14.37%/7.92% ,冰箱線上線下零售均價分別同比增長 12.47%/14.84% ,洗衣機線上線下零售均價分別同比增長 9.82%/11.14%,空冰洗在原材料成本上漲與產品結構升級背景下, 均價有所提升,預期在原材料成本有望緩解的背景下,2022 年白電 龍頭業績改善確定性將會增強。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消費理念及健康意識提升,新風空調系統 需求旺盛。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 年 1-11 月新風空調線上銷量、 銷額同比分別+98%、28%,空調進入高效能時代。整體上看,高能 效空調成市場主流,大容積、多門冰箱產品占比提升,滾筒烘干機 洗衣機成重要發展方向。

3.2 高端化、套系化布局加快,B 端市場強化
行業競爭格局優化,加速高端化套系化產品布局。白電龍頭聚 焦高端、場景及生態品牌建設,截至 21Q3 美的旗下高端品牌 COLMO 同比+320%,實現零售收入 25 億元以上。海爾旗下高端 品牌卡薩帝內銷保持高速增長,21Q3 營收同比+57%,冰箱、空調 以及廚電分別增長 46%、69%及 123%,增速水平均超越公司整體 營收增速。白電龍頭公司不斷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力細分 B 端 賽道。美的對其經營架構進行調整,機電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 機器人及自動化事業部聚焦 TO B 業務,格力控股銀隆并推進盾安 環境股權受讓,海信家電收購主營汽車空調壓縮機的三電控股,白 電巨頭們在 B 端市場業務上不斷走向縱深。
四、廚電:結構分化明顯,新興品類迅速放量
21Q1-Q3 廚電整體表現不佳,集成灶、洗碗機新品類增速較快。 廚電行業提價帶動銷售額增速好于銷量,但銷售額有收窄趨勢。由 于傳統廚電如洗碗機、油煙機等產品更換周期長,行業龍頭占據大 部分市場,其整體結構較穩定,市場需求趨于飽和,并受疫情影響, 業績下滑明顯。但傳統廚電龍頭仍展現較強韌性,老板電器在洗碗 機帶動下銷售額增速仍能穩定在雙位數水平。近年來,集成灶龍頭 品牌開始加大宣傳力度并加速布局自營專賣店,拓展業務渠道,且 集成灶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小,相較于家電行業整體享有新興品類 紅利基礎。
4.1 傳統廚電:21 年整體銷售增長不及預期
傳統廚電表現不佳,結構分化加劇。受上游地產行業增速下滑、 家電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傳統廚電 2021 年整體銷售增長 不及預期,結構性分化進一步加劇,龍頭企業表現優于行業平均水 平。油煙機內銷增速減慢,外銷呈現穩健增長,根據產業在線數據, 2021 年 1-10 月油煙機行業內銷量累計較 2020 年提高 1.09%,外銷 量累計較 2020 年提高 39.10%,總銷量累計較 2020 年提高 16.03%。 其中,2021 年 10 月油煙機內銷同比下降 5.02%,外銷同比增加 33.25%。2021 年 10 月老板油煙機內銷同比下降 1.66%,外銷同比 增加 37.27%。

4.2 集成灶:產品結構升級,增長較為穩定
處于渠道建設紅利期,線下經銷商及專賣店加速擴張中。集成 灶近吸式所帶來的較高的油煙洗凈率解決了傳統油煙灶的痛點,用 戶體驗感較好。但集成灶前期多以經銷商加盟模式銷售,品牌宣傳 力度不夠并不為大眾所知。傳統廚電相比集成灶行業渠道結構較為 單一,伴隨著集成灶企業線下經銷商及專門店快速擴張,線上線下 融合實行高返點模式,渠道多元化延展及單店收入水平仍有提升空 間。例如火星人線上專項補貼返利達 25%,借力電商給線下經銷商 引流,確保門店存活率,實現門店規模與經銷商數量雙贏局面, 2021H1 火星人擁有約 1400 個經銷商,1900 家專門店,現銷售重心 回歸線下,加強對線下經銷商的管理和運營,以線下門店鞏固高端 品牌形象。
市場增速快,滲透率逐步提升。2020 年我國集成灶銷量規模約 238 萬臺,而油煙機銷量規模約 2283 萬臺,產品滲透率仍然處于較 低水平。但集成灶產品保持高速增長,2020 年市場零售規模 182.2 億元,2017-2020 年集成灶銷量增速分別為 41%、38%、22%、12%。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截止到 21W50,集成灶線上累計銷售額達 57.41 億元,同比+31.78%,線下累計銷售額達 2.63 億元,同比+43.63%。 美大、火星人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 17.32%、11.96%,線上品牌占有 率前三分別為火星人、億田、森哥,線下品牌占有率前三分別為火 星人、美大、美的。伴隨老板電器等傳統廚電企業入局,集成灶賽 道品類認知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4.3 洗碗機:國內滲透率僅 1%,新興品類第二增長曲線
剛需屬性較強,滲透率快速提升。根據奧維云網數據,2020 年 國內洗碗機零售額已達 87 億元,近 6 年 CAGR 達 56%。洗碗機滲 透率美國達 78%、德國 77%、法國 52%,而中國僅為 1%,市場空 間廣闊。Z 世代日益成為消費主力軍,每天花費較長時間洗碗意愿 顯著降低,對洗碗機這類解放雙手的家電需求持續增長,洗碗機市 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截至 21Q3,洗 碗機品牌線上銷量占有率前三名的分別是美的、西門子、海爾,線 下銷量市占率前三名分別是西門子、老板、方太。因外資布局較早, 西門子在線下渠道擁有絕對優勢,洗碗機銷量市占率達 38.48%,但 國內廠商正憑借多維優勢強勢崛起。

五、小家電:清潔小電景氣度較高,廚房小電消費彈性較大
小家電板塊成長增速較快。其中,清潔電器盡管受缺芯因素 影響,但因產品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成長性和景氣度維持高位。 廚房小家電因高基數,疫情拖累消費整體疲軟,原材料成本等不利 因素影響,2021 年增速同比有所下滑。
5.1 清潔電器:競爭加劇,行業滲透率加速提升
掃地機增速較高滲透率低,技術革新放緩。2020 年我國掃地機 器人市場規模達 94 億元,同比 2019 年+19.1%。21Q3 國內主流品 牌相繼推出“抹布自清洗”+“LDS 導航”技術新品,加速提升自 清洗產品份額。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1Q3 清潔電器全渠道銷售額 同比增長 18.7%,但我國目前清潔電器滲透率僅為 15.67%,對比美 國等發達國家 90%的滲透率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截至 21W50,掃地 機器人累計銷售額累計達 98.64 億元,同比增速達 28.56%。受益于 技術創新迭代,行業產品單價有所提升,21W1-50 掃地機人線上累 計均價同比提升 42.26%,線下累計均價同比提升 34.05%。但本輪 技術革命高潮已過,供給端創新因素驅動產品結構升級紅利漸弱, 后續增量或主要來自于需求端消費升級。
科沃斯銷售額保持較高增速。2021 年雙 11 期間,科沃斯全平 臺銷售額同比+55%至 16 億元;添可銷售額同比+241%至 14 億元。 伴隨自清潔產品創新升級與品牌商定價策略對銷量的拉動,掃地機 市場規模與滲透率有望加快。

洗地機千億市場,新進入者增多,競爭加劇。奧維云網數據顯 示我國 2020 年洗地機銷售收入為 13 億元,2021 年有望達 40 億元, 洗地機呈現較快增長態勢,2021H1 在清潔電器中的占比已達 16.3%。作為新興細分賽道品類,行業早期代表性品牌為較早布局 該賽道的添可,2020 年智能洗地機芙萬占據國內洗地機市場超過 70%的份額。2021 年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創新層出不窮,吉米、 美的、海爾等相繼布局掃地機產品,截止到 21Q3 品牌數已達 65 個, 相比 2020 年的 15 個品牌,賽道新進入者加劇。
添可獨占鰲頭,先發優勢明顯。添可快速推動核心產品技術升 級,繼 2020 年芙萬洗地機熱銷后,推出“全面升級更全能”的智 能洗地機芙萬 2.0(LCD 款和 LED 款)和“從地面到全屋”的芙萬 Slim。多品牌性價比產品推出,行業均價也有所下降,21Q3 洗地機 行業均價在 2500 元左右,而 2020 年 70%洗地機產品價格帶位于 2500-3500 元區間。2020-2021H1,處于洗地機行業快速增長期,龍 頭添可先發優勢明顯,市場份額持續提升。2021 年下半年,因多品 牌產品沖擊添可 8 月份銷量不及預期,但雙 11 期間,添可銷量強勢 回歸,行業龍頭地位穩固。

5.2 廚房小電:高基數下增速放緩,未來業績彈性預期向好
疫情拖累增速放緩,景氣有望明年回升。行業景氣度受疫情影 響較為低迷,2020 年、2021Q1-Q3 廚房小電全市場銷售額同比分別 為-8%、-10%。21Q1-Q3,線上渠道銷售額同比-6%,線下渠道銷額 同比-16%,線上、線下渠道均呈現負增長。廚房小電呈現結構性機 會,看點主要在新興品類的崛起,具備產品及品牌優勢,善于營銷 的公司將在未來占據客單價與銷量方面具備雙重優勢。對比其他受 地產后周期因素影響較大的大家電,考慮到疫情常態化,線下銷售急速降溫的趨勢或有改觀,基礎性品牌有望恢復穩健增長趨勢,整 體行業景氣度明年有望回暖。(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長尾市場中關注有相對護城河優勢的新寶股份與蘇泊爾。新寶 股份作為國內 OEM/ODM 出口龍頭,具有較強的技術先發優勢。面 對小家電紅海市場,公司采用平臺型戰略產品快速迭代,延長銷售 生命周期,提供業績穩定增長錨。公司邁入上新密集期,有望受益 于下一階段重點布局的地面清潔和凈水器等高景氣賽道品類。蘇泊 爾在品牌、產品與渠道護城河方面相對優勢明顯,但受原材料價格 拖累,21H1 利潤端承壓明顯,明年公司或將與代工母公司 SEB 重 新定價,毛利率有望整體改善,恢復至往年的 18%左右,預期明年 公司國內市場份額與海外市場均保持穩健增長。

5.3 智能微投:供應鏈受限,龍頭恒強
受益大屏化趨勢,龍頭增長快速。作為電視的替代品,智能微 投在便捷性、大屏化與智能化上具有顯著優勢,智能微投行業處于 導入期,成長優勢明顯。全球芯片今年以來出現不同程度短缺,DLP 智能芯片供給交期拉長、價格上漲,智能微投供給承壓,促銷力度 減弱,但不改銷售亮眼表現。2021 年雙 11 期間,極米科技全網 GMV 超 8 億元,同比+90%以上。對比堅果全網 6 億元、峰米全網 2 億元, 極米龍頭優勢依然穩固。盡管當前產品在視覺效果與操作性上仍存 在一些劣勢,但伴隨產品不斷適應市場需求預期與迭代升級,頭部 企業在供應鏈與產品定位上仍將保持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