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小米集團對外宣布其組織構架進行重大調整,并成立大家電事業部。新成立的大家電事業部,任命集團高級副總裁王川為事業部總裁,負責除電視之外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品類的業務開展和團隊管理,直接向雷軍匯報。

王川加入小米成為聯合創始人后,帶領小米電視和小米盒子團隊,僅用五年多的時間,成為了電視市場的黑馬。數據顯示,2018年Q4和2019年Q1連續兩個季度銷量全國第一。小米從去年開始在冰箱、空調等大家電領域試水。小米電視(空調)總經理李肖爽指出,空調業務試水不到一年,就取得了單日銷售額破億元的成績。業內人士分析,小米任命王川為大家電事業部總裁,是想復制王川在電視領域的成功經驗。
雷軍曾公開表示:“大家電業務是小米AIoT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和未來10年持續發展藍圖的核心拼圖之一。”。現在來看,加碼大家電業務成立事業部,并有王川帶隊,都預示著小米對此的重視。但是,小米看重的并非家電行業的利潤。
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大家電增量市場基本飽和、房地產拉力減弱等行業內外不利因素的影響,2018年全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家電行業遇到了嚴峻考驗,態勢低迷。近期發布的《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一季度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額規模達到1834億元,同比下降3.1%,傳統家電品類中多個產品出現下滑,除了空調實現小幅增長,彩電、冰箱、洗衣機零售額規模均出現下滑,以彩電品類下滑幅度最大。

面對這種市場境況,小米選擇此時入局,單純為了掙錢的話,并非明智之舉。不過小米看重的絕非單純的利益,2019年初小米提出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正如雷軍強調的那樣“大家電業務是小米AIoT戰略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此次小米宣布成立大家電事業部旨在強化自己的戰略。
小米此舉無可厚非,但回溯歷史大家就會發現小米在白電上很努力,可收效甚微。2015年小米在美的協助下首推空調i青春智能空調,結果差強人意;2017年小米生態鏈公司智米推出空調,結果仍舊差強人意;第三次是2018年,米家推出的“互聯網空調”。此次成立大家電事業部后,小米將有何舉動我們暫且不知,但如果它依舊按照以往的套路來行事,換湯不換藥,怕是效果依舊會像以前一樣差強人意,進而影響到強化戰略的效果吧?
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曾發文分析過小米空調,他在文章中指出,小米的成功本質上講是商業模式的成功,是中國第一個完全按互聯網思維經營硬件的企業,這讓它贏得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愛,但在產品層面,小米談不上大的創新與突破。劉步塵還強調,家電市場的歸根到底還是產品的競爭,看誰的產品更先進、更實用,而非看誰的模式更先進,模式領先與否跟消費者毫無關系。
小米相較于白電三巨頭美的、格力、海爾來說,其積累微乎其微,想要與這些實力雄厚的的白電巨頭較量,難度可想而知。家電產業的觀察者,原第一財經總編輯、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分享他在AWE2019的感受時曾表示,過去這些年有很多互聯網力量在產業里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包括天貓精靈、小米等等。但是根據他的觀察,這樣的力量進入產業以后,如果只是用簡單的代工的方法,可能一炮而紅,但是未必能夠真正在行業里面,有深厚的產品基礎。他們和行業里面有深厚積淀的企業相比,競爭力到底如何,秦朔認為“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雖然小米成立大家電事業部為的是“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并非只看重單純的盈利。但正如秦朔所說,“希望這些新興力量先不要談顛覆行業,要先向這個行業學習,家電行業的深度不是做一些微信、微博營銷那么簡單的。”。希望不看重利潤的小米,抱著虛心的態度學習,給行業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