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協發布消費警示教你如何破解套路
時下,老百姓經常要花費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用于購買、裝修住房。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一些不法經營者往往在合同中設置種種“陷阱”來誘騙消費者;更甚者在使用建材時以次充好,令人防不勝防。如何預防和破解其中套路,記者就此采訪了省消協投訴部主任金質。
1合同問題最突出 經營者暗設“陷阱”誤導消費者。
近年來,家裝建材合同問題投訴很多,投訴主要集中在合同問題、質量問題,以及市場管理問題三個方面。而合同問題主要包括合同內容表述模糊,“暗設陷阱”誤導消費者,或不按合同內容履行承諾。
記者調查發現,蘭州市眾多家裝企業與消費者簽訂的合同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合同細則、補充說明及一些解釋條款都用非常小的字體列在合同下方,在短暫的簽訂合同過程中,很容易被消費者忽視。例如,在水電改造方面,正常是按照面積來計算費用,而一些企業卻在補充說明中按照水管及電線的長度來計算,以此在裝修后期向消費者索要更多的費用。
“大部分消費者對于裝修知識都是一知半解,這就給一些不良商家留下鉆‘空子’的機會。”甘肅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金質告訴記者,裝修建材種類繁多,質量參差不齊,裝修企業往往會在建材選擇方面“以次充好”,消費者很難發現。
2裝修建材家具質量 要從源頭抓起
“目前,裝修、建材、家具投訴多的主要原因是經營者誠信缺失、賣場管理混亂、相關行政部門監管不到位、行業標準缺失、國家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等等。”金質指出,目前,在《家庭居室裝飾裝修管理試行辦法》第八條中,規定了從事家庭居室裝飾裝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循的八項規則;在《合同法》第七章規定了合同違約責任;以及新《消法》中關于“舉證責任倒置”的條款。
然而,大部分相關法律法規仍局限在事后處理階段,缺乏事前預防的法律法規。
具體來說,關于產品質量,裝修材料要保證質量必須得從源頭抓起。從生產上來講,企業不僅需控制產品質量,更要監控所有的產品出貨,從源頭上保證產品質量。不僅如此,經銷商也需要在收貨時做好二度檢查,避免問題產品的流通。與此同時,加強服務建設也是裝修企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