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OLED概念板塊再現漲停潮。東山精密、大富科技、合力泰、萬順股份等多家公司通過互動平臺回應了OLED產業參與進展情況。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司表示OLED相關部件技術處于籌備階段,尚未量產出貨,投資者應注意規避風險。
應用領域廣
OLED顯示技術被認為是未來顯示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廣色域、高對比度、低功耗、可彎折、自發光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視、平板、VR/AR、車載、可穿戴等設備。目前,OLED已應用于三星、蘋果、華為等手機產品。隨著部分手機品牌可折疊手機的發布,應用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根據IHS數據,柔性OLED面板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約580億元,增長到2020年990億元左右,OLED市場年均增速或超過20%。
近日,多家OLED相關公司受到市場熱捧。值得注意的是,OLED板塊不少公司相關產品仍處于“概念”狀態,尚未量產出貨。東材科技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公司2月14日晚間公告,通過全資子公司江蘇東材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OLED顯示技術用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尚處于籌建階段,從工程設計到工程建成正式投產預計為28個月。項目建設進度可能不達預期,未來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萬順股份2月14日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的高阻隔膜主要應用于量子點電視、柔性太陽能方面,在柔性OLED產品方面有相關的技術儲備,尚未規模化量產。
大富科技表示,公司有能力提供應用于柔性電子產品的可傳導織物,暫未涉及柔性屏幕內使用的材料。公司精密金屬掩膜板FMM應用于OLED面板的蒸鍍環節,目前正與下游客戶合作開展測試工作。
合力泰表示,在柔性顯示領域一直有技術儲備,并在柔性貼合方面有量產經驗;在OLED顯示模組領域有成功案例。東山精密表示,旗下維信電子主營業務為柔性電路板,可廣泛應用于智能電子終端、汽車、醫療等領域。中京電子表示,公司不直接生產OLED顯示屏,但下屬子公司元盛電子可為其下游核心客戶的OLED顯示屏提供配套部件服務。這些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顯示屏。
廣發證券研報指出,OLED產業鏈的材料供應方面,國內供應商正在形成供應配套能力。比如,發光材料環節的萬潤股份、濮陽惠成;偏光片環節的三利譜;FPC環節的東山精密、弘信電子;驅動IC環節的中穎電子;靶材環節的阿石創則已經具備一定的產品供應能力,未來有望替代海外供應商的份額,推動OLED面板成本下降。
國產化率低
OLED面板產業鏈較長,涉及零部件、產品眾多,大體可分為上游原材料、中游OLED面板制造和模組組裝、下游的顯示應用領域。
國內OLED產業上游材料商正在逐漸形成供應能力,但由于產品技術門檻高,能實現量產的并不多,多數供應權掌握在日本、韓國、美國等公司的手中。
關鍵設備方面,OLED面板所涉及的蒸鍍設備,幾乎壟斷在日本廠商手中。日本廠商Cannon Tokki的蒸鍍設備產能緊俏,且被三星獨家包攬。近年來,設備產能增長使得京東方、維信諾等國內OLED面板廠商可以順利采購,為國內OLED產能擴張奠定了基礎。
京東方執行委員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陳炎順早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介紹,在半導體顯示領域,中國企業能夠量產的產品主要在原材料端。LCD顯示方面,國內材料國產化率約為65%左右,設備方面,最關鍵的設備曝光機仍然主要由海外企業供應;但不少設備基本上可以實現國產化,國產化率大概45%左右。
OLED顯示方面,材料的國產化率更低,大概不到10%-15%。不過,陳炎順認為,隨著國內OLED面板廠商擴大產能,將拉動國內OLED產業鏈上游材料和設備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