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機、冰箱、電視、電腦、空調等家用電器產品也在不斷升級,這也導致每年有大量的廢舊電器以超過10%的速度產生。
很多人不知道,廢舊電器中有著諸多有毒有害物質,如電路板上的鉛和鎘、電視機和電腦顯示器中陰極射線管中的氧化鉛和鎘、純平型顯示器中的汞、電腦電池中的鎘、電容和轉換器中的聚氯乙(PCBs)、電路板中的溴化阻燃物、電冰箱和空調壓縮機中有廢潤滑油和制冷液等等。這些危險廢物如不能得到科學規范的收集處理,極易造成土壤、水源和大氣的污染。
我國為了規范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和拆解,減少其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自2011年起實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條例明確規定了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須具備的條件規定,只有具備相關處理資格,才可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
然而事實上,“地下”回收拆解廢舊電器市場卻在“悶聲發黑財”。不法商販利用低成本優勢,抬高廢舊電器回收價格,在隱蔽的貨場,不經任何安全、環保等防護措施暴力拆解廢舊家電大發其財,漸有“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殊不知,“黑商販”會導致空調、電冰箱中的氟利昂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壓縮機中的廢機油滲漏到土壤中,電視機、電腦加熱獲取錫塊過程中會產生有毒物質二惡英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針對此現象,山西省人大代表、省總商會副會長李鶴建議,應劃定專門的區域設立廢舊電器回收網點,實行備案登記規范回收網點監管,要求回收網點建立回收信息記錄臺賬。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的私自倒賣流通行為,加大對城中村、小型私人貨場中廢舊電器市場的檢查力度。同時,加大宣傳非法回收廢舊電器危害環境危害常識,鼓勵老百姓將廢舊電器送到正規回收網點,以保證廢舊家電市場的有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