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只學了四年品牌管理專業的準品牌狗來說,對各類品牌們自我宣傳時的花言巧語與繁亂的商家促銷,可以做到精準辨別有效信息算是起碼的自我修養。
但近期還是遇到了難題:家里準備換新房,對于門鎖這樣細節但同時又非常重要的選擇,平時對此類產品不怎么關注的我應該如何在相對短的時間里盡快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好鎖成為令人頭疼的煩惱。
對于 “選擇恐懼癥”患者來說,真的是看得越多越迷茫。
所以我把全部的決策過程寫下來。從品牌的角度進行分析。在確定購買需求后,將決策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前期準備、信息收集、貨比三家、決定購買。
希望大家在日后的選擇決策中可以少點選擇恐懼。
階段一:前期準備
在進行任何購買之前,基礎信息的儲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樣才能減少被商家忽悠的概率。
先來科普一波:智能鎖區別于傳統機械鎖,是當下非常火熱的一個門鎖類別。其中智能鎖又包括生物識別鎖、卡鎖、密碼鎖。生物識別鎖是我最終選擇要購買的目標,也就是指紋鎖。
消費升級,市場上各類品牌也是層出不窮。品牌的起源就是為了可以更好地區分自家與他家的產品,為差異化特設,為產品品質背書。但是隨著商品的泛濫,現代社會的產品和品牌譜系逐漸變得越來越龐大和繁復,就算是一瓶水也能再細分成十幾種品類,一塊毛巾也能找到幾十個品牌。所以我們才會聽到越來越多人自稱有“選擇恐懼癥”。
(事實是,兜里的錢少不能把感興趣的都買了)
這種情況對于“在此領域先前沒有過購買經驗”的消費者們來說極不友好。若是身邊再沒有個對此領域有著較長時間關注的“賢內助”朋友幫忙分辨,想要在網上各類論壇,貼吧,科技網絡,數碼評測中自學相關知識做到真正的“理性購買”,是非常困難的。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好不容易尋到一篇看上去很真誠的科普帖,覺得好像發現了寶藏一樣賊開心。細細品閱至文末,一段段大字號加粗的品牌宣傳鏈接…. :-) 行吧,又尼瑪是廣告。
打開常用的幾個搜索引擎,輸入產品類別名稱,你會發現各類信息渠道早已被各類品牌廠商們投放的軟廣硬廣填滿。在各類品牌們的自說自話在互相對沖抵消之后,還是讓人感到無所適從。
“到底哪些信息才是真的?誰說的話是真正可信的?”
“想要好好裝修,鎖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于這種不會常換的耐用品,應該如何選擇?”

(呵,瞧這滿屏的廣告)
階段二:信息收集
理論上來說,購物可以分兩種:“感性購物”和“理性購物”。
小紅書和微博種草等,屬于“感性購物”。其特點是:視覺沖擊和感情抒發,拍好看的照片配萌萌的文字,消費者覺得好看心動極易產生沖動消費,非常適合美妝等非標品,就算產品到手后不像宣傳那么好用也沒什么關系,因為此類產品價格相對較低。
但對于科技數碼類的產品,家電汽車手機電子鎖,這些“理性商品”,它們的價格相對較高,且普通消費者對于此類產品不會短期多次購買。因而購買此類產品需要足夠慎重,充分“了解核心屬性,再匹配自己的需求。通過“貨比三家”,找到真正性價比高的,這就是“理性購物”。
想要做到真正的理性購物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找到真正可以用來衡量各個產品的“標準”以便縮小選擇范圍。
我參考的是2016年5月上線,由知名媒體人李鐵創立的 “蓋得排行榜”,據說這款App不接受品牌競價,通過大量購買權威報告,幫助用戶在海量信息中篩選出最有用的信息,根據商品各自的不同屬性從多個維度對商品進行品牌排名,可以幫助用戶輕松做出消費決策。

此App目前還在發展期,內容制作人員多為編輯出生,且6.21剛進行過5000萬的B輪融資。因此我還是很信任他們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想要好好發展,未來成為“最公平榜單”的初心的。
階段三:貨比三家
在蓋得排行榜中搜索“智能鎖”的品牌榜單,會彈出一個“最佳智能指紋鎖推薦榜”,我參考了其中的兩個榜,一個是“綜合”另一個是“人氣”,綜合應該根據編輯們搜索到的比較官方的數據所排列出的,人氣榜的重點則更靠近最終購買者的實際用戶體驗。至于另一個“特色榜”,嗯…不是很懂這個榜指的是這些品牌哪方面的特色,所以不做參考。
先來講一下綜合榜吧,這份榜單被分為五個參考維度,綜合評分、設計、指紋識別、安全性和功能性。因為我最終選擇要購買的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非一個“品牌”。所以在這份榜單中,我個人認為“設計”和“功能性”的排行不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設計和功能這兩個參考標準不應該脫離產品談品牌,每一款產品的設計和功能一定都是不同的,且涉及到個人審美。
而剩下的指紋識別和安全性的排行我認為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多看幾款智能鎖的性能之后大家其實也能發現:同一個品牌在一定時間內出的鎖,其基礎配置例如鎖體材質、指紋識別技術、鎖芯級別、防盜層級等其實是差不多的。各種型號間的差異其實更多的是在功能和外觀設計上。
在對于“門鎖”這一類別來講,我最重視的就是安全性能。一個好的鎖一定是能給人們帶來安全感的,“安全”作為考慮要素被我放在首位。

除了安全性,第二重視的則是它是否真的好用,對于指紋電子鎖來說,除了“安全”當然就是“指紋”啦。

最后再來看一下蓋得提供的綜合評分榜和人氣榜(雖然人氣榜的投票基數很小…)


階段三:購買決策
根據這幾個榜單,最終確定繼續深入“了解”的品牌分別是西勒奇、蓋特曼和三星。
經過一些資料查閱,蓋特曼、三星和西勒奇中,蓋特曼和西勒奇是專業做鎖具的,而三星旗下的產品類別就相對更雜一些。對于一個品牌人來講,在選擇產品品牌時,更注重的是“專”這個字,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懂得:在一家鮮榨果汁店買的果汁,一定要比在便利店選購的“鮮榨果汁”更新鮮。
其次,蓋特曼和三星的設計感很強,他們的外觀在“智能鎖”行業顯得脫穎而出,并有大量的韓劇合作放送。比如說因《來自星星的你》中的千頌伊火起來的三星智能鎖,打開蓋特曼的天貓旗艦店官網,就能看到首頁專門有一段韓劇截屏作為宣傳。但是…智能鎖這類物品我還是更加注重他的具體性能參數,是否真的可以保障安全是被放在第一位的,通過韓劇宣傳…總感覺怪怪的。
再者,蓋特曼創立至現在的時間為27年,而西勒奇的品牌年齡則是“109歲”。就此條判斷…對于我這種沒有深度踏入過此行業的消費者來說,百年品牌意味著質量及口碑過關,因此試錯成本更低。
最后我選擇的是西勒奇的智能鎖,不過為了避免打廣告的嫌疑,就不具體講我選擇的是哪一款啦~
最后的小總結:
經過“無頭蒼蠅”階段到最后大腦條理相對清晰,選出覺得不錯,可以繼續了解的品牌,選擇恐懼癥犯了好多次。
有人說蓋得排行榜不夠準確,上面的排行不夠理性。我想說的是“其部分內容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啦,具體的內容還需要繼續優化,比如說“脫離產品談設計”這種涉及個人審美的,還有“脫離價格談品牌”的。但最起碼可以幫消費者在眾多魚目混珠的品牌中確立一個大的方向:“哪些品牌更具繼續了解的價值”。
畢竟孤身一人在各類品牌組成的廣告海里不斷探尋,時間成本是很高的。況且每個品牌旗下的產品還具有一定的差異化,高端品牌的旗下也有相對低價的產品,低價品牌并不意味著其質量就會差。
為避免被噴,我在這里再次聲明一下,本人只是記錄了一下從品牌選擇方面的心里路徑,以消費者的角度從品牌這個大方向的選擇上給大家寫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