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支港股IPO遭遇上市當天跌破發行價的魔咒。尤其是上市前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的企業,更是引人注目。通過上市,能否為企業帶來更健康、更規范化的發展?能否解決企業的資金難題?上市后是否還會存在其他風險?這些無疑都是上市裝企需要直面的種種問題。
三年累計虧損16.28億 上市遭破發
原定7月5日上市,以互聯網裝修平臺齊家網為主體的齊屹科技(下稱齊家網)于7月12日登陸香港聯交所。此次齊家網發售的股份數目約為2.42億股,開盤不久便跌破4.85港元/股的發行價,盤初跌幅一度超過5%。截至8月8日收盤時,其股價已相較登陸港股時下跌21.64%。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市值已蒸發五分之一。
招股書顯示,齊家網在2015-2017年三年中,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41億元、3億元、4.7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4.1%。財報數據表明,雖齊家網的營收復合增長率處于上升態勢,但其營收仍處于虧損且現金流為負的狀態。截至2017年底,累計虧損16.28億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互聯網裝修平臺齊家網曾在2010年便已展開融資計劃,并于當年12月完成了A輪融資。今年3月,又完成了B、C輪融資。
齊家網CEO鄧華金對于虧損上市的情況表示:“家裝O2O行業,燒錢極為重要。”在他看來,齊家網正經歷的虧損,似乎是戰略性的。對于破發問題,鄧華金給出的解釋則是不關心短時間的股價波動。“資本市場是會有波動的。”他說。而對于“是否認為估值過低”的疑問,鄧華金并沒有做出正面回應,只是強調公司無法改變資本市場的狀況,希望能給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
如此評價,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連續的虧損能否因上市而出現轉機?未來是否真正能夠扭虧為盈,出現變革性突破?
金融業內人士表示,近期互聯網企業扎堆上市香港,主要是由于當下各大企業的間接融資渠道相對而言并不通暢,因此企業選擇通過港股實現曲線上市,最終通過直接渠道進行融資。其次便是最近幾年,港股不斷改革、探索,未來會向著新興市場的方向轉型,更多地接納互聯網公司,給予他們更好的資源和幫助。
過度依賴線上 產品、服務跟不上
據了解,齊家網過去最大的業務投入在技術上。因此,百度作為持有齊家網14.39%股權的第二大股東,也是其最大的流量入口,2010年斥資1.9億元參加齊家網A輪融資,便也不難理解。
鄧華金認為,互聯網企業需要在前期大量投入,以獲取用戶,之后再隨著用戶的不斷增長產生盈利。可當市場上的裝企不再高喊“流量為王”時,前期的巨大投入,也或將成為泡影。
過去,曾被無數次高喊的“流量”,現在似乎已不再被提及,更多的是強調供應鏈和交付。
眾所周知,家裝行業運行鏈條環節多、流程長。從前端的營銷、獲客,到后端的材料供應、施工、交付,都需要層層把關。紅樹林平臺秘書長許瑞表示:“不少以‘互聯網’之名崛起的企業,多數將重心放在前端獲客環節,以大力營銷的手法獲取用戶和流量,卻沒有相應地提高服務和產品質量,最終引火上身、自陷絕境。”而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真實可靠才是“強心劑”。
從一些倒閉的裝企案例中也不難看出,虧損的原因大多是公司業務嚴重依賴線上,線上成本越來越高,導致最終費用過高,無法負擔。顯然,“流量為王”的時代已經悄悄過去。
市場仍存壓力 上市并非解藥
事實上,裝企領域內不乏上市且盈利的企業,但這些上市公司也在當下的市場中想辦法嘗試新渠道以保證增長,另一方面也是為高市值增加更多可能性。
但家裝作為服務型驅動的行業,相較產品型驅動的行業來講,營收規模、凈利潤、運營效率、品牌集中度等多個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從企業內部管理到外部經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虧損,發展不成熟的企業欲求搶占這塊“蛋糕”也并非易事。
可以說,齊家網的上市,并沒有真正解決行業內的核心問題,更談不上革命性和顛覆性,憑借平臺基因去做重度垂直業務,難度很高。從齊家網對外披露的數據來看,加上對未來業務的預判,也暫時無法找到理由去支撐它成為一家“獨角獸”企業。
總的來說,裝修行業格局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和變量,對于上市不足一月即下跌超過兩成,齊家網的上市轉型目前來看并不成功。未來如何深度參與行業變革,真正幫助行業解決問題,發揮好賦能型平臺的作用或許才是企業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徑。本報深度調查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