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蔚冰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3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較大范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將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將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20.5%降至8%;將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從15.2%降至6.9%;將洗滌用品和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針對其中消費者尤為關心的冰箱、洗衣機等大件家用電器關稅降低問題,采訪了中國家電網總編呂盛華。對于如何看待此次降稅,呂盛華表示,應該說是國家的一個大政方針。實際上在去年12月,國務院就已經下文降低了空調及電熨斗、咖啡機等小家電的關稅。這次降低冰箱和洗衣機等大家電關稅,主要是擴大家電進口的一個舉措。經過這兩輪的降稅后,基本上消費者需要的家電,包括大家電、小家電等各類生活電器,關稅已經都降到了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大概在8%到6%左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是國家為了擴大進口降低耐用消費品關稅的具體舉措。
談到此次降稅的具體影響,呂盛華認為,此次降稅對消費者和企業的影響都有限。因為對于消費者來說,此次降稅的兩個品類冰箱和洗衣機在國內其產品鏈的供應已經足夠豐富了。可以說,國內品牌廠商提供的產品,從產品質量到風格品類,選擇已經足夠多,所以說對消費者影響較小。
呂盛華說,一方面,目前中國在冰箱、洗衣機行業的制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從全球來說現在也是在一個相對領先的水平,并且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引領全球的水平。比如說冰箱的門體設計、保鮮的水平與方式,中國企業在很多方面走得都比較靠前。從洗衣機來看,我們的企業生產自清潔的、復式洗衣機等,在技術領先和產品的創新能力上中國的本土企業本身就很強。加之冰洗類產品的地域使用習慣等,國外的產品直接搬到中國來并不具有太大的優勢。另一方面,從價格來說,國外產品也沒有太大的優勢,因為其制造成本加上冰洗類產品高額的長途運輸費后,相對于中國本土企業已經沒有任何優勢。所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說,對消費者影響是很有限的。
另外,從企業來說,呂盛華人為,中國的家電市場,其實早已經是國內的競爭國際化了,我們的家電企業如海爾、海信等,現在做的都是全球布局,好的家電品牌都已經國際化了。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外的品牌,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陸續進入了中國市場,無論是日本的,還是韓國的、德國的、美國的牌子,都已經通過不同的方式,在國內有幾個合資的工廠了。因為它們早就進來了,所以現在關稅降低,對它們來說也不會是意味著打開了一個更大的機會窗口。
呂盛華認為,國內家電產業本身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關稅降低并不會對國內家電企業產生更大的影響,但可能會讓國內企業有更多的責任感。因為會有更多產品進來,在產業升級換代上,國內企業會加快步伐,但這是伴隨著消費升級進行的。比如西門子在上世紀80年代就把洗碗機引入中國市場,但那時國內消費水平沒達到。現在就不一樣了,伴隨消費升級,洗碗機行業這幾年在中國一片風生水起。所以,在這樣一種競爭中怎樣去更好地了解用戶,滿足消費者升級的需求和時間點,中國企業還是有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