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看,總是叫囂著要顛覆家電的互聯網企業,如今要么被提前“拍死在沙灘上”,要么陷入迷途“遲遲未能找到出路”。至今,也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顛覆了家電產業市場格局,也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帶來顛覆傳統家電的新產品。
更多的,還是一些互聯網企業拿所謂的“用戶思維”、“創新模式”外衣包裝的傳統商業競爭手段,比如說最常見的低價格戰被演繹成“硬件免費、內容賺錢”;再比如說,極致性價比,最終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新型偷工減料,忽悠用戶的本領倒是比傳統家電企業強百倍。
當然,筆者從來都不否認互聯網浪潮對于家電產業的深遠影響和沖擊,卻排斥那種“互聯網萬能論”,將互聯網捧上天,甚至認為互聯網可以顛覆一切、改變一切。現實的情況卻是,無論是當前被認為最成功的互聯網硬件公司小米,還是互聯網電商公司阿里、京東,如今還在沿著近200多年商業規律在發展,也沒有顛覆家電業、零售業。
以小米為例,從過去認為小米商城無所不能,足足錯過兩年轉戰線下實體店的黃金期,從去年開始幡然醒悟加大對線下實體店的拓展力度。小米電視還變過去的直營模式為開放加盟,面向線下眾多家電專營店老板招商;同樣,京東、阿里最近年一年多來,整體重心全面轉向線下實體店的拓展和布局,包括從城市的大店形象店、到農村的專營店,幾乎都在加大線下的網絡體系建設。
現在來看,互聯網不僅沒有顛覆家電業,相反家電產業的制造商、零售商,甚至是服務商,正在加速借助互聯網的工具和手段進行轉型升級,從而對大量互聯網企業形成反攻和攔截。正如筆者一直如所堅持的觀點:互聯網永遠是工具和手段,絕對不可能顛覆家電產業,只有通過更好地服務家電企業,才能發揮更大的商業價值。
當前無論是大量的無人零售店,還是層出不窮的無人工廠,都是在家電企業、家電零售商的推動下進行的嘗試、探索甚至是試錯,并不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也不代表對傳統家電業的顛覆成果。即便是未來機器人全部取代人工,一線的流水線工人和賣場的導購員開始逐步淘汰,這也不意味著顛覆,只是轉型和升級。
當前社會上之所以還擁有一小撮人,堅信互聯網可以顛覆一切、改變一切,并認為顛覆家電產業只是時間的問題。本質上還是對于互聯網的認識不清,將打著互聯網幌子、穿著互聯網外衣進行市場營銷炒作、商業概念忽悠的行為,與互聯網浪潮下的大數據、云計劃、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手段混為一談。沒有認清“真假互聯網”。
最為直觀的例子,直到今天還有人堅信樂視生態的偉大,認為樂視生態一定會成功并顛覆家電產業,只是賈躍亭運氣差了點,以及樂視生態在短期內攤子鋪的太大,導致資金鏈斷裂。卻無視樂視生態之所以走到今天并陷入泥潭,正是其商業模式的“先天性”畸形,即一個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竟然“不以盈利為目的,必須要靠投資者持續燒錢維持運營”,然后畫來一張“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藍圖,即電視硬件免費、內容盈利。
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家彩電企業是通過硬件免費、并依靠內容盈利在持續運營、發展轉型。無論是對于公司的股東、員工,還是對公司的客戶和用戶,任何創新和顛覆都不可能是”無中生有”,必須要遵循商業基本規律,在預見可以賺錢的情況下來燒錢、來培養用戶和市場。
絕對不能打著互聯網顛覆的旗號,完全蒙眼狂奔、完全不考慮賺錢、就是為了創新而創新、顛覆而顛覆。最終,這不是顛覆別人、而是加速自己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