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稱將于12月21日在全美12個城市率先開放移動5G網絡服務。12月15日,芬蘭正式宣布商用5G網絡,推出全球首個5G移動套餐,每月收費50歐元(約400元人民幣),無限量使用5G流量。12月1日,韓國三大移動運營商宣布推出5G服務,在首爾、首都圈和韓國六大廣域市的市中心建設第一批5G應用服務。

“5G”比“4G”強在哪?
作為移動通信技術的新生代,與4G相比,5G在用戶終端速率、空口時延和終端連接數等相關指標上擁有“絕對實力”。同時,“迭代”后的5G將會在eMBB(增強移動寬帶)、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mMTC(大連接物聯網)三大應用場景中帶來感官的“延伸”。

據華為《5G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在5G相關應用中,對技術要求最高的是云VR/AR (實時計算機圖像渲染和建模)。同時,最具“市場潛力”的是無線家庭娛樂(超高清8K視頻和云游戲)。

十年后信息服務商收入或占到5G總貢獻的58%
中國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計(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2020年,5G將為中國帶動約0.48萬億元的直接產出和1.2萬億的間接產出。
同時,到2030年,各類信息服務商(提供5G信息服務)預計產生約1.7萬億元的GDP,或占到當年5G對GDP總貢獻的58%。

中國的5G技術走到哪一步了?
2018年9月28日,IMT-2020(5G)推進組發布了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第三階段最新測試結果。第三階段NSA(非獨立組網)測試已全部完成。同時,SA(獨立組網)測試也已全面啟動。

多家手機廠商角逐5G“卡位戰” 蘋果暫“缺席”
5G的浪潮中,手機廠商的動態也備受關注。據界面數據公開資料梳理,三星、OPPO、華為等多家手機廠商明確將在2019年推出5G手機,而蘋果5G手機最快要到2020年才能“安排上”。

與“換機潮”還有3-4年的“距離”
據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數據,在牌照發放后,移動通信技術“傳導”至消費者端大概需要3-4年時間。2009年3G牌照發布后,2012年(4年后)才迎來用戶規模的“爆發”(累計同比增長達峰值85.7%)。

未來兩年將迎5G頻譜出售“高潮”
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GSA)12月14日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共計45個國家的監管機構正在開展5G頻譜相關工作。與此同時,德國、法國、泰國等國家也在積極籌備2019年頻譜拍賣事宜,5G的“爭奪戰”似乎才剛剛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