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畢磊)近日,從商務部網站公布的消費市場數據顯示,2018年“十一”黃金周全國消費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10月1日-7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4萬億元人民幣,日均銷售額比去年“十一”長假增長9.5%。然而,家電市場卻是冰火兩重天。據奧維云網(AVC)家電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促銷季期間,傳統家電市場增長動力不足,而洗碗機、凈水器、吸塵器等新興品類卻保持良好增長勢頭。
市場飽和成主要原因
從整個家電市場來看: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國家政策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繼續“高壓”,整個房地產市場逐漸降溫,而與之緊密相關的家電市場增長態勢也逐漸回落。
數據顯示,2018年“十一”促銷期彩電三周累計零售量僅有360萬臺,同比下降8.4%,零售額121億元,同比下降22.1%;空調“十一”促銷期整體零售額規模為134.5億元,同比下降6.6%,零售量規模為343萬套,同比下降8.7%;熱水器市場“十一”促銷期整體零售額和零售量分別為88億元和477萬臺,同比去年跌幅分別為12.8%和13.1%。
“中國市場目前對于傳統家電的需求已經趨于飽和狀態。”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在國內市場,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普及率和產品壽命都在不斷提高,用戶使用產品的時間也相應延長,從而影響了用戶對于更新換代和購買新品的需求。
洪仕斌認為,家電廠商需重新審視自己的銷售情況,特別是低端規模性家電和中高端家電的銷售漲跌狀況,在同質化泛濫競爭中找到差異化領跑的支點,選擇要有所揚棄,集中力量錘煉核心競爭力,目標是獲取持續性的高效增長,以此來評判現有的市場布局和經營策略的調整方向。
新興品類"煥發青春"
民生證券的分析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家電普及率與消費水平已處于較高水平,未來家電消費需求的增長一方面來自更新換代的需求,另一方面來自洗碗機、吸塵器、按摩椅等享受型產品的需求。
與傳統家電相比,家電新興品類的銷售增長明顯。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促銷季期間,洗碗機、凈水器、吸塵器分別大漲33%、22%、41%。
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高品質、智能化、差異化、直擊消費痛點的產品以及能夠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體驗的新興家電產品將成為市場增長的新動力。
他指出,新興品類的爆發,一方面因為產品市場基數較小,走到中國用戶家庭也才不過幾年時間。另一方面,消費者在滿足了基本家電需求之外,想提升生活質量的想法帶動了新興品類的增長。
產品功能細分催生的新品迭代,已成為家電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統計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生活家電戶均擁有量約40種,而中國居民目前戶均保有量僅10種左右,還存在較大的爆發式增長潛力。
智能家電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工化”、“智能化”成為家電家居行業的火熱名詞,智能產品持續火暴,并且漸漸滲入到人們生活當中。各個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深入布局智能家電。智能家電已成行業發展趨勢,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2828億元,預計2018年將近3500億元,到2020年中國智能家電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從行業角度來看,智能家電未來將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盡管現階段智能家電設備與設備、設備與人之間的聯系還相對孤立,但從長遠來看,單品智能必將走向互聯互通,家電和家電之間,家電和人之間,不同家電品牌之間,將形成完整的交互生態。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中國人的購買力在快速上升,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比如智能投影和智能音箱等產品會走進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