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市場調查公司奧維云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十一”促銷總結報告》顯示,存量市場需求不振,“十一”促銷期彩電銷售規模再創新低。
報告顯示,2018年“十一”促銷期彩電三周累計零售量僅有360萬臺,同比下降8.4%,零售額121億元,同比下降22.1%,雙雙創下歷史新低。報告還稱,出游成黃金周主旋律,日常消費增長動力不足,另外傳統促銷節點的拉力逐漸減弱,是彩電銷售不振的原因。
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指出,目前彩電促銷活動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元春、“五一”、國慶三大促銷節點,而是轉為十幾個促銷節點,且均勻分散到節前節后的一個月以內。從開年至今,彩電市場的促銷節點不下10個,外加彩電企業的品牌日活動等持續發酵,消費者從以往的新奇到如今的見怪不怪,早已對這些促銷節日產生視覺麻木,這也是國慶很難吊起消費者胃口的關鍵原因。
蘇寧易購數據顯示:這個國慶黃金周,彩電銷量整體增長12%,其中70英寸及以上的電視銷量同比增長達517%。彩電銷量前三城市是北京、上海、南京,銷量占比分別為15.96%、7.17%、6.79%,65英寸及以上的彩電銷量增長11%,70英寸及以上銷量增長517%。
如今,彩電市場已經趨近飽和。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在國內市場,液晶電視的普及率和產品壽命都在不斷提高,用戶使用液晶彩電的時間也相應延長,從而抑制了用戶對于更新換代和購買新品的需求。“另外,盡管彩電的功能越來越豐富,但挑戰者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平板電腦在影音娛樂方面的作用凸顯,而電視盒子和IPTV的興起也讓彩電的意義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