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 家裝 、環保整治、市場拆遷、互聯網思維、平臺崛起、差異化展會、金磚會晤、十九大……在剛剛過去的2017里,這些關鍵詞始終在石材圈流轉。
惟有辭舊,方可迎新。
2018年的第一天,讓我們共同盤點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石材行業都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件與現象,這些事件與現象或許將直接影響行業的未來,而我們,也將是這些歷史的見證者。
史上最嚴酷環保整治
今年以來,中央環保督察的雷霆之勢,讓本已低迷的石材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全國各石材基地多有挫傷,臟亂差的企業幾乎都被關停,部分省市甚至將石材市場全面清退。一時間,全國石企人人自危,就怕這接近一刀切的勢頭讓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幸好,具有韌性的石材人,很快從這場“倒春寒”中回過神來,倒下了一波,最終站著的則更穩。
需知如今環保是一種符合國家政策的需求,也確實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基礎。未來,環保問題將會是整個石材行業必須妥善解決的基礎問題,每個石材人都不能再存有僥幸心理。
石材人大遷徙,水頭市場空前火爆
這應該是石材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遷徙,因為環保等種種原因,北京、天津、上海、萊州等地的石材市場被清退,石材人不得已另尋出路,有的就近搬遷,比如黃驊港萬國石材城就因此順勢而起,更多的則前往水頭這個世界石材集散地尋求轉機。因此今年以來,水頭原本就熱門的石材市場幾乎一位難求,一些新興市場也同樣炙手可熱。
但許多水頭石材人對此并沒有特別樂觀,他們認為,外地市場受挫,造就水頭市場一片繁榮只是一種表象,行業整體看來依舊是不盡人意的,對于石材人或者市場運營方來說,該面對的本質問題依然需要面對。
不過,因為水頭石材市場短期看來依然會持續利好,如果石材人能把握此風口,或許將會找到新的轉機。
全裝修新政
17年7月,海南省成為中國首個全面施行商品住宅全裝修的省份,隨后,上海也發布了上海市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此《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期間,上海外環線以內城區和崇明區(除征收安置住房外)新建商品住宅實施全裝修面積比例達到100%;奉賢區、金山區實施全裝修面積比例為30%,到2020年達到50%;其他區域達到50%。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全部采用全裝修。
依照這種趨勢,原本打游擊一樣的 家裝 工程,將由地產商統一設計、采購、施工,最終將成品交付到業主,這樣一來數以萬計的住宅 家裝 工程,不就相當于是向公裝的形式轉變了嗎?
或許我們可以推測,屆時,泛 家居 等蓄勢待發的全產業平臺將迅速占領陣地,而單打獨斗、可替代性強的這部分建材企業將不再具有競爭優勢,遍布各地的經銷商日益萎縮,賺取差價的中間商無利可圖……
作為資源方的石材行業,礦山企業或許不能繼續躲在幕后,擁有自己的加工以及產品設計團隊才能增加被選中的籌碼;此外,后期服務水平也必須跟得上大部隊。
初見雛形的“互聯網+”
“互聯網+”這個風靡一時的話題早在前幾年就為石材人津津樂道。雖然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石材因為其自身屬性的限制,難以發展出線上的經濟形態,但卻總有一些敢于先吃螃蟹的人對此上了心。
今年3月份的廈門展,楊加強帶著他的鏈石商城以及共享大板的理念,舉行了一場科技感十足的發布會,驚艷了眾多觀眾,隨后“美石家物聯網”、“石 家裝 ”、“萬隆互聯網大板市場”等“互聯網+石材”工具接踵而至,令人應接不暇。
石材這個行業,看上去似乎只是簡單的買賣,但其中的關竅只有業內人士最清楚,礦主、工廠、批發商、代理商等不同角色,往往需要面對以及思考的問題和角度大相庭徑。而這些全新的互聯網工具,模式當然也截然不同,它們互相之間分庭抗禮,孰優孰劣只看市場是否買單。
平臺四起
在意識到行業即將進入寒冬后,石材人開始了抱團發展之路,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大家團是抱了,但怎么發展,很多人都還一臉懵逼。
2017年7月,福能達人石著手打造“百座礦山聯盟”,提出了“百千萬發展戰略”,以聯盟礦山為基礎、聯盟設計師為推手、聯盟經銷商為先鋒,融合了標準化、金融思維、互聯網思維,旨在造福供需雙方。
不僅如此“百座礦山聯盟”還于17年年底與廣州設計周共同發起了“最美石作全國設計大獎賽”,這一舉措或將帶領石材業進入一直以來為每個石材人心心念念的“設計+”時代。
也是在7月,“中國花崗石現板集中采購平臺”平地一聲雷,震動了整個石材界,同時也改寫了中國花崗石的發展史。
集采平臺首創了線段式垂直采購營銷模式,特設“石材應用規劃院”、“房地產事業部”、“金融產品部”三大職能部門為礦主與房地產商保駕護航,真正剔除了中間環節。
說到平臺,還有一個充滿激情的團體不得不提,那就是“廈大石善班”。這個總裁班的學員幾乎都是石材人,開班至今先后招收了兩百多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因為抱有相同的目標而聚在一起,4個班級具有相當強的凝聚力與行動力,如今只要是石材行業的活動,必然少不了石善班的聲音。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平臺先后涌現,在此不一一贅述。
高時簡一之爭
2016年4月,因為“高檔裝修,不用大理石,就用簡一大理石瓷磚”這句令人產生歧義的廣告語,高時一紙訴狀將簡一告上法庭,這場備受矚目的官司,在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激烈辯論和漫長審理之后,終于今年11月,廈門市湖里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高時勝訴。
但簡一隨后申請上訴,因此這場官司依然處于膠著階段。
二審判決如何,只待來年法院判決。
石文化成為新常態
給石材賦予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值,近兩三年來,漸漸引起石材人的重視,17年以來,更是發展成為一種行業的新常態。在過去的一年中,相關活動不少,其中比較具代表性的有2017“美石如畫 贏在金秋”全國奢石文化創意大賽、中閩玉石匯杯全國背景墻大賽等石文化活動。
山水畫、玉石、奢石、拼畫等高端品種石材,因為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賦予文化、品牌等內涵,能大大提升市場競爭力這點無需多言。而如今就連常規品種的石材,大家都挖空心思想往文化方面靠攏,可見挖掘石文化已然成為石材人的一種條件反射。
與設計師親密接觸
大規模的基建越來越少,許多原本做公裝的石材企業將目光轉向 家裝 市場,然而 家裝 市場不僅瑣碎,相較于公裝來說,對品質、工藝、設計、應用的要求更高。
過去,石材廠家純粹售賣居多,少與終端消費者打交道,如今,要獲得他們的青睞,并且消除某些誤解,設計師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因此今年以來,展會也好,大大小小的論壇以及活動也罷,只要有設計師的身影,石材人必然趨之若鶩。
以上就是過去一年里,石材圈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與現象。
早期那種互相模仿、以底價廝殺的初級階段已經一去不復返,石材行業早已在時間與市場的共同推進下,裹挾著石材人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正是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在過去的一年里,有相當多的石材人在不斷思考、交流、創新,一時間,石材行業似乎隱隱有一種勃發的力量在涌動。
都說亂世出英雄,當下或許恰逢其時。
可以預見,在這股力量的作用下,未來的石材行業應當會有深層次的質變,科技、設計、互聯網、新營銷、個性化、品牌化等等讓石材人心心念念的附加屬性,都將讓天然石材的核心價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現。
而2018年,這股力量的爆發,或許將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