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大家聊了聊智能電器的話題,今天奧維君想問問各位伙伴,大家在做飯的時候,最不想做的是哪些事情呢?
隨著“廚房經濟”時代來臨,廚電行業成為家電領域最受關注的板塊之一,而“智能廚電”的理念也迅速升溫,并經由不同企業之手衍生出自動清潔、煙灶聯動、智能吸排、語音控制、WiFi互聯等多樣性產品。但盡管新技術、新功能層出不窮,企業也不斷力推智能廚電產品,但多數消費者卻僅僅扮演著看熱鬧的“吃瓜群眾”角色,圍觀者眾而問津者少,“行業內熱、消費者冷”則成為眾多廚電企業頭痛不已的難題。
看似科技感、時尚感十足的智能廚電產品,卻為何在市場叫好難叫座?其實原因很簡單,正如帥康集團董事長鄒國營所說,“縱觀行業,目前廚電的智能化還是停留在為智能而智能,或者是以智能為噱頭去做品牌推廣的階段”。簡單的講,就是當下廚電產品的智能化,更多的還停留在一些概念炒作的層次,并沒有體現出“智能”對于消費者使用廚電產品的實質性利好,即如何將消費者從繁瑣、枯燥的廚房勞作中解放出來,使烹飪從令人疲憊而又不得不為的勞動行為,變成在體力上更輕松、在精神上更愉悅的休閑行為。顯然,目前的智能廚電產品,尚不足以達成這樣的效果。

阿里集團創始人馬云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觀點,即世界是由懶人創造的,并舉出諸多例子,比如有人懶得爬樓,于是發明了電梯;有人懶得走路,于是火車、汽車和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出現;有人懶得處理各種數據,于是算盤、計算器出現,如此等等。其實細想之下,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不正是大量工具出現,替代人力勞動,使人生活越來越輕松、可以越來越“懶”的過程嗎?甚至家電產品的出現,不也正是有一幫懶得洗衣、懶得掃地、懶得劈材燒火的懶人們客觀需求的結果嗎?換句話說,真正的智能廚電,應該就是“懶人廚電”;智能只是達成“懶人廚電”的手段,而非最終目標。
而反觀當下市場中的智能廚電產品,其中很大一部分不僅沒有起到減少人力勞動、提升烹飪樂趣的效果,反而是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比如當下多見的WiFi互聯產品,用戶使用前還需要進行APP下載安裝、連接WiFi、匹配產品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十分繁瑣,對于老年人而言更不方便;進行烹飪時,本來按鍵一次就可以完成的開關機、調風量等操控過程,用戶還需要拿起手機,解鎖屏幕,點擊APP,然后再進行操控,更是平添麻煩。而如果網絡信號不暢、手機故障、丟失或更換,用戶還得再重復各種額外操作。這樣的智能產品,恐怕還不如普通產品用起來更方便。
當然,并非所有產品都是這種“偽”智能,市場中已經有很多經典產品,初步體現出了智能廚電的真正價值。華帝出品的“魔鏡”系列油煙機具有語音控制功能,使用戶可以“動口不動手”的完成對油煙機的操控;方太自升降系列油煙機,可以根據油煙量的大小自動調節吸煙位置,省去了用戶手動按鍵調節風量的工作;老板27A3系列油煙機,獨有紅外感應功能,用戶揮揮手即可開啟“爆炒”檔位,同樣解放了烹飪達人的雙手;帥康168系列燃氣灶,具有“移鍋熄火、坐鍋點火”的功能,在節能同時也省去了人工點火的環節,烹飪更加高效。
綜上,筆者以為,評判廚電產品是真智能還是偽智能,標準并不在于其是否搭載了WiFi控制、是否與其他電器互聯互通,或者具有其他看似尖端、炫酷的“黑科技”,而是在于其是否將使用者從一些繁瑣、枯燥、無趣的勞作中解放出來,享受烹飪的樂趣而不用承擔烹飪的辛勞。具體而言,一款智能廚電產品至少要滿足以下三點中的其中一點,才有可能贏得市場與用戶的認可:
1、能不能讓人更懶
2、能不能讓人更爽
3、能不能讓人更強大
筆者心目中的智能廚電,也許并不一定需要遠程WiFi控制、物聯互通,但必須是能夠盡可能讓用戶少動手,免除一些繁瑣、枯燥的勞作(如開關機、調節風量/火力、清洗煙機等),讓用戶更懶;使用效果更好(如火力夠大、吸煙夠勁、噪音夠低),讓用戶用起來更爽;將廚藝小白變成烹飪達人(如指導用戶烹飪技巧,把控菜品質量,不會因為油溫太高糊了,不會因為調料放多咸了),讓用戶在烹飪上更強大。
總而言之,諸如WiFi互聯等功能只是廚電產品進化的手段和外在表現形式之一,而“懶人廚電”才是智能廚電產品發展的價值核心及終極目標。可以預見,未來智能廚電產品領域的競爭,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誰家產品能夠讓用戶“更懶、更爽、更強大”。來源:奧維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