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 出口行業正在面臨升級革新,從傳統OEM到自主品牌,從依賴海外投資、技術、經驗,到對外輸出資本和管理,新的潮水不斷上漲,向走出去大軍迎頭劈來。
海關總署最新的數據顯示,國內7月家具出口量增長5.1%,但家具出口金額為41.4億美元,同比下滑6.2%。
小小的數據代表了淘汰換代,也昭示了新生者的出現。今天,億邦動力網分享四位出海者的經驗總結,分別是敏華控股、夢百合、聯塑領尚環球之家、華菱。
(以下內容節選自首屆“一帶一路”花開世界國際 家居 業合作高峰論壇演講速記)
敏華控股
大中華區總經理羅庭樹:敏華控股25年來的發展得益于全球貿易一體化,“一帶一路”我個人認為它是全球貿易、WTO貿易體系的升級版或者更加有內涵的一個版本。
早期敏華主營收入主要靠出口貿易,出口貿易曾經一度占到了80%以上,而國內銷售只占20%。
我們的貿易結構大部分是OEM,隨著通過全球貿易或者未來的“一帶一路”,我們有了全球的視野,也同時吸收了全球最優秀、最頂級的,無論是產品研發、設計、新材料、新工藝,包括一些核心原材料上的技術消化吸收。我們都是通過貿易,使我們練好了內功,也獲得了規模化的發展。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第一,這條價值鏈的收益非常低;第二,在國外永遠沒有自己的渠道;第三,定價權在別人手里。
在這種背景下,敏華經過20多年的積累發展,我2005年新加坡上市,后來又轉戰到香港進行IPO,解決的資本瓶頸。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我們又把目光和戰略重點放到了中國市場。并且我們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五年戰略發展計劃:敏華在2016年的財年實現7個億的港幣收入,未來三年將實現全球100億人民幣的收入,未來五年在中國實現100億人民幣的收入。
要想做大做強、快速實現規模發展的過程,我們也在思考到底用什么的方式。這里面有很多緯度,我們認為實現增長包括全球市場的拓展,產品多維發展,但如何來快速實現呢?
我們想到了走出去,我們把全球資源怎么通過資本的方式解決。2016年并購了一家企業叫Home Group,企業制造中心在東歐,Home Group在歐洲有20多年的歷史,目前在歐洲有1200多個網點。
目前我們有個想法,通過并購、通過Home Group在國外的一些渠道,可以快速地進入。我相信通過并購成熟企業,利用它現有渠道,是我們打開國際市場的一個比較好的方式。而且目前這些工廠在東歐地區很多資產都是比較優質的,在估值給的上面也比較公允。所以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好方式。
另外,Home Group也擁有一些屬于敏華在短期內不能夠快速解決的東西,比如供應商,特別是北歐風格的研發、設計這方面的引領。在中國隨著轉型升級,特別是消費主體發生的變化,現在的主體就是80后、90后。他們具備對時尚、潮流、健康、環保、性價比的產品追求,同時這代人身上有一個特征,他們是剛性需求。他們的支出成本大部分在購房、還貸方面。那么如何把我們的控制成本的優勢發揮出來,同時結合世界最潮流的研發設計,所以在并購以后我們在中國成立了合作公司。今年三月推出來以后,在中國預計可以開到88家專賣店。
夢百合
董事長倪張根:2012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去拜訪塞爾維亞的政府領導,正好有幾個朋友,所以在2012年就決定在塞爾維亞投產。
2015年6月28號塞爾維亞總理去參加了我們的開業典禮,所以我們是正好跟“一帶一路”粘了一點邊。
我們當時的邏輯非常簡單,既然現在是做全球市場,效率最高的方式一定是當地生產、當地銷售。
夢百合全球化這幾年走得還可以,我們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日本、中國,同期在推夢百合品牌。所以美國建廠的計劃也在議事日程當中。
我們在過程當中沒有想那么多,還是一種簡單的嘗試。
坦白說夢百合還是一個小品牌,像幕斯相比還是小弟弟。我的目標是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這個品牌做成一個相對知名、受人尊重的品牌。所以我能看到的是三到五年,就是國內做到500家門店,加上國外做到1萬家。現在全球加起來已經有7000家左右了。但是7000家不是專賣店的模式,就是只要有我們品牌木板的店都認為是我們的店,就是有7000個品牌露出。
聯塑領尚環球之家
副總裁張穎琺:先看一下目前傳統國際貿易的現狀和我們在中國泛 家居 行業的優勢。傳統的批發和零售將會在未來十年消失,而新的產品貨物流通模式現在已經慢慢形成,以前的傳統批發和零售就是因為信息不流通、物流不暢通,所以才有零售和批發。但是隨著互聯網和信息快速交流和透明化,以后產品的流通,就是工廠生產出來直接通過平臺物流服務去到最終的用家手里,這是一種趨勢。
從數據看,泛 家居 的外向型企業有95%在做OEM。有一個數據今年上半年外貿數據全中國外貿增長了5個點,但是泛 家居 行業出口下降了9個點,這9個點全部都是代工企業的訂單下滑。這證明OEM是不可持續發展的。
中國泛 家居 跨境電商為什么促成不了大的交易量呢?就是因為泛 家居 產品必須要通過體驗,沒有體驗很難促成跨境電商的交易量。所以線上線下服務體驗一體化,要這樣去做泛 家居 海外直銷平臺。一個是OBM的海外推廣難度,OBM就是自主品牌在國外推廣自主渠道,困難在于費用非常大。國外跟國內不一樣,國內有一些大的賣場載體讓品牌很容易去流通,但是在國外并沒有一些大的賣場去承托品牌在海外流通。
中國泛 家居 行業的優勢,我們的產業鏈是全世界最完善的,而且產品也是全世界性價比最高的產品,還有不缺品牌、不缺產品,企業也不缺品牌意識。目前外向型企業98.5都是OEM,其實這個會消失。在過渡階段就是OBM,也是OEM的升級版。那么我們怎么過渡自主的品牌自主的渠道呢?所以我們要有一個載體,一個綜合的平臺讓OEM能夠更低成本、精準在海外去拓展。
任何的升級是產業三種需求的驅動,第一,社會需求,就是購買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第二,行業的需求,行業需要新的平臺去承載新的流通方式。第三,企業的需求,企業需要可持續發展。任何企業不是要求有多少利潤,未來的企業是需要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們的模式是縮短貿易鏈條,自主品牌止盈,每個國家本土化的服務保障,因為泛 家居 的產品必須要游服務。還有抱團海外拓展,能夠大大縮減成本。
新的模式是制造商通過線上線下的平臺直接到終端用戶,終端用戶不能定義他是一個家庭,終端用戶可能是一個工程、可能是一個酒店或者一個大廈,它是最終的使用者和采購商。
全球一體化通過跨境物流服務,這也是整個平臺的核心服務,等于在澳洲做的,不需要在澳洲做庫存,我們就做在國內。通過物流體系,一張茶幾、一張沙發每天都可以發。
還有網上的商城,配合線上的搜索、體驗和渠道拓展以及經銷商的配對服務。這樣泛 家居 在北京、上海開一個專賣店的成本,和美國、澳洲開一個專賣店的成本是對等。
另外還有信用保險以及交易過程中的融資擔保服務,還有商務咨詢,就是替企業在全世界注冊商標、提供知識產權保障。
華菱
董事長周震:華菱現在是西北最大的,以 家居 建材為流通的公司。我們在2007年就開始了海外投資,那時候還沒有“一帶一路”。我們當時走出去基于兩點,第一西北邊城沒有長三角、珠三角這么大的市場,我們的流通品牌當時得益于中亞和西亞,也就是靠外商進行采購。做著做著我們發現80億美金的貿易額沒有了。所以2007年為了生存和發展到終端市場到出路,最后選了地理條件非常優秀的格魯吉亞進行投資。我們企業將近1萬多個商戶,包括2000多家的 家居 企業的商戶也進行對接。
實際上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全國炒得很熱,真正能走出去的很困難。我見了各類企業家不下于15000個,大家談起來很感動,我們遇上了好時代。到了現場去了很激動,但是回到家里很難行動。為什么呢?
第一,人才不足。我以前做中餐,現在讓我做西餐,這個轉型很困難。所以,華菱作為一個在海外探索了將近十年的服務平臺企業,為各位中國制造商提供服務的企業,不僅是 家居 。
我們覺得現在要換一種思路,現在在海外做的所有和國內生產基地,我們現在已經打破了傳統中國國內一代二代的市場模式。我們做資源整合的模式,我們對當地的政策、當地的物流、當地的法律法規、當地的稅務要求,包括報關通關這些服務都可以提供,為了就是把我們的產品和平臺利用“一帶一路”走出國外。
華菱集團在海外有將近6000平米的自由貿易區,這個自由貿易區已經上升為中德兩國的自由貿易區。
第二,我們在它的第二大國家有自由工業園。
第三,我們已經是中國第一家企業收購海外銀行,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是格魯吉亞第二大銀行。
我們還有礦產、木材資源,并且有開采權。億邦動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