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這些電子產品,雖說功能,多樣式也好,但是,我們老年人根本不會用,還不如傳統家電省心省事。”面對大屏智能網絡電視,家住立新小區65歲的范女士拿著遙控器,半天卻開不了機。子女孝順給秦先生買了一部智能手機,秦先生卻怎么也“玩不轉”。記者采訪了解到,諸多此類尷尬事件,時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智能手機用成“老年機” 出門還得裝現金
為了不讓母親買菜付款找零,家住市中區文化北里的于女士給63歲的母親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幫著裝上微信后存了200元“零錢”,以方便母親買菜的時候付款用。“我母親買菜的時候,因為老年人眼神不是很好,有幾次找回的錢是假幣,攤販找零的時候我母親看得也不是很仔細,應該找35元,有時只找了28元,為了這些事她再去找商販理論,人家不承認,她自己還生一肚子氣,我就給母親買了部智能手機,這樣出門就不用帶現金,可以直接用手機付款,我教過她怎么用了,但她卻一次也沒用過。”于女士無奈地說。
于女士的母親表示,還是習慣用現金買東西,“閨女教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怎么用,當時我是學會了,一轉眼就忘了,還得打開什么東西,輸入密碼什么的,實在是太麻煩,還是用現金省事, 給錢、找錢就行了。”于女士的母親說。
記者了解到,一般老年人使用手機接打電話的居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最常用的是微信聊天功能。而老人要想獲取資訊,則是使用普通的新聞客戶端,不同之處是將字號調大。由于新聞客戶端是海量信息,老人們常常被淹沒在無用信息的海洋里。有的APP推送的小廣告太多,也讓老人不堪其擾。“之前我給爸爸買過一部智能手機,我爸平時不上網,可連續兩個月話費都是100多元,我去查詢才知道是操作失誤,上網跑了流量,后來只能給他換了一部老年機。”市民方先生說。
智能家電不會用 80%的功能用不上
“智能化”的大潮會帶來怎樣的便利還無法預期,老人的生活因為“智能”變得不方便的情況倒時有發生。“我兒子說是家里有無線網,家里的電視連上網就能看節目了,要是兒子兒媳不在家,電視我們老兩口根本不會用。”70歲的周先生夫婦從濰坊來給小兒子看孩子的,他真沒想到看電視成了老兩口的大問題。
周先生說:“孩子們白天上班,只有我和老伴在家看孫子。想給孫子放點動畫片看,可是實在不知道怎么打開電視機。兒子還專門給我畫了一張說明圖,電視機和旁邊兩個電視盒子一共有3個遙控器,早上兒子把電視打開了我就不敢關,怕打不開。”
據了解,功能齊全的“智能型家電”越來越成為家電市場主流,可這些市場上備受青睞、銷售火熱的智能電器,卻給老人們帶來了新的難題。“你知道用智能洗衣機清洗羊毛或者真絲衣服該怎么操作嗎?”“你知道電視怎么上網看節目嗎?”近日,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老年人家中平均有兩件以上的家電實現了智能化,但記者給老人做了如何使用智能家電的測試后,卻發現大部分老人都不大會使用智能家電,只有兩名老人答對了三道問題中的兩道。其中一名答對問題的老人告訴記者,為了弄懂如何在網上看電視,來來回回給兒子打了十余個電話。
買家電孝敬老人 要以實用為主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工作很忙,智能 家居 無論是孝心還是生活必需,都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目前的智能家電,讓老年人感覺不方便,主要是因為靠實物遙控器控制,按鍵小,功能越多操作越復雜,導致“太聰明”的電器難倒老年人。
市中區解放路上一家銷售家電的銷售人員表示,“針對智能家電市場,老年人接受和認知能力相對年輕人較差,眼花、手腳不利索,讓其閱讀復雜的電器說明書,且在短時間內弄懂多個電器按鍵是件困難的事。對于老年人來說,實用的家電才是好的孝心禮物,不在于趕時髦追高檔。合適的智能家電產品并不是多么強大的功能設置,而是簡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