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重慶木門行業的人,對于“沙坪壩”、“大足”、“長壽”等地名肯定印象深刻。九龍坡和沙坪壩作為重慶的主城區,也是木門企業扎堆的主要區域。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企業需要更多的發展空間,所以“長壽”、“大足”、“四川合江”等新型工業區就不斷出現,并得到了當地企業的認可和進駐,也逐步發展成為一定的產業規模。
山城困境,重慶門企覓出路
“未來國家對于環保的要求肯定會越來越嚴峻,尚家之前在沙坪壩的廠房只有3千多平方米,對于環保要求是感到有壓力的。”尚家木門總經理周祿云在采訪中這樣說道。而現在,尚家木門在長壽工業園區已經擁有了2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
重慶主城區的平均海拔達到250米,素有“山城”之稱,城區本身的地理特性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而在之前,重慶的木門企業大多分布在主城區,比鄰居民區,無論是廠房設備的更新,還是消防物流都非常不方便。在采訪中,一些企業負責人向我們提到:“每年夏天,很多小型的木門廠都會經歷那么一兩次火災。”重慶夏天的高溫,是木門企業消防的隱患,一旦消防措施沒做好,那么就容易導致嚴重的后果。
再者,重慶政府頒布了政府的“十二五”規劃重心,要求家具企業五年內要搬離主城區。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重慶門企紛紛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長壽、大足等工業園區成首選
2009年,豪邁、名風、坤秀等第一批木門企業與長壽工業園區簽訂了合作協議,正式進駐長壽工業園區。而長壽工業園區也作為長壽區政府的重點規劃,并在2011年獲得了“中國 家居 (木業)產業基地”的授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長壽工業園區實現年產500萬套木制套裝門、30萬套櫥柜、30萬套辦公家具的產值,以及在2016年實現了625億元的工業總產值。這些都表明,長壽工業園區具備優秀的發展潛力,能給重慶門企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
佳禾作為第一批進駐的企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到,“長壽工業園是屬于重慶政府重點規劃的工業園,是中國木業 家居 產業基地。按照它的規劃,它是屬于整個西南地區最大的木業 家居 產業基地。而且進駐了長壽工業園區后,無論是在選擇區域上,還是稅收方面,長壽區政府都給予了極大的扶持力度。”
重慶門企在搬遷到工業園區后,能有效規范化生產和提高效率,正如天居木門的負責人說道:“廠房規模增長了,生產設備以及科技創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投入,我們引進UV自動生產線及相關設備,將傳統的需要8個小時的烘干時間縮短到1-2分鐘,從而大大減低了生產成本。”川田門業的負責人也向我們透露:“我們公司進入園區后6年時間工業產值從年產1200萬到年產值8000多萬。”
除了在長壽工業園區,一些發展良好的企業,還計劃在其他工業園區再建廠房。標準化的廠房肯定更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廠房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除了一些已經搬遷到工業園區的門企外,在重慶主城區還有占全數近70%的木門企業。這些木門企業同樣經受住了各方的考驗,成功存活下來,這得益于企業對廠房硬件升級改造的意識。
鼎康就是一家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西永都市工業園區的木門企業,該園區在主城周邊,屬于政府認可的正規工業園區,允許木制品家具類企業的入駐。鼎康的負責人在采訪時表示,“公司在環保、消防、物流等方面達到標準,而且現有的廠房面積也能滿足產能的需求,并且我們是工業園區重點扶持的企業。”
作為重慶門企崛起的一種現象,重慶門企在硬件上的改變還是很突出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廠房、設備等硬件措施就如同行兵打仗的糧草,只有糧草準備好了,企業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地踏上征途。